诗的意象 (2).ppt

诗的意象 (2).ppt

ID:48872778

大小:670.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1-28

诗的意象 (2).ppt_第1页
诗的意象 (2).ppt_第2页
诗的意象 (2).ppt_第3页
诗的意象 (2).ppt_第4页
诗的意象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诗的意象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考纲点击考纲对古诗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物形象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景中情”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景物形象是诗人的感情载体,也就是“景中情”意象:寄寓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月、柳、秋风)意境:由意象组合起来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包括景、情、境三方面。近三年

2、命题趋势:2015年天津卷2015年安徽卷2015年福建卷2016年全国卷I2016年天津卷2017年天津卷学习目标1、掌握如何鉴赏诗歌景物形象2、学会分析诗歌的写景技巧3、规范作答【提问方式】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2、描绘什么样的画面、景象、图画、图景?变相提问:描绘什么样的画面,营造什么样的氛围?描绘什么样的画面,有哪些意象构成?认真阅读诗歌和题干要求,勾画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上阕描绘的景象,然后以组为单位展示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

3、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3分)【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总),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描绘的景象特点(总景),概括的画面/意境包括三个要素(时间、地点、特点),如果有人的活动(人干了什么)加进去。第二部分(分),考生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或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绘景)。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语言力求优美。概括诗歌的画面或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认真阅读诗歌和题干要求,勾画出意象并分析意象特点,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画面特点和作者情感,以组为单位展示答案。太湖恬亭2017年天津卷【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

5、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太湖恬亭2017年天津卷【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第一步(总景):描绘了一幅傍晚断桥边人景相融的宁静、清幽、恬淡画面第二步(绘景):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第三步(悟情):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近三年

6、命题趋势2015年湖北卷2015年江苏卷2016年天津卷2016年浙江卷1、观察角度:远与近、高与低、上下、俯仰2、多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3、动与静,虚与实,正与侧,细节,色彩、白描、细描、绘形绘声绘色、列锦4、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写景手法:提问方式:本诗或某句、某联是如何写景的?怎样写景的?写景的特点?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技巧?答题步骤:(1)指明手法(2)分析手法(3)手法效果(4)表达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题。(2017江西省吉安市段考)客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想得故人无字处

7、,雁声远过夕阳楼。诗歌最后一句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第一步(指明手法):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第二步(分析手法):写了“雁声”和“夕阳楼”,夕阳下的楼景为视觉,雁声为听觉,雁声为动,夕阳下的楼为静。大雁已飞过洒满夕阳的高楼而渐渐远去,唯有即将消失的雁声尚在耳畔回响第三步(手法效果):运用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手法,描写了一幅辽远却又寂寥的图景。第四步(情感):表达了漂泊天涯的孤客思乡怀人的愁苦心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问: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5分第一步(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