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教育案例.doc

个性化教育案例.doc

ID:48924970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5

个性化教育案例.doc_第1页
个性化教育案例.doc_第2页
个性化教育案例.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个性化教育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个性化教育案例2010年九月份的一天,我告别了学生时代,以一位老师的身份走进了我阔别七年之久的高中教室,心中充满了激动、喜悦,既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又有些忐忑。我该如何去适应教师的生活,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才能不辜负“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美称呢?但无论如何,我走进了教室,看见了他们,看到了他们的眼神,那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美好前途的向往的眼神。在这里将要度过他们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年时光,我又该如何做呢?个性化教育案例(一)XXX是我第一次进课堂第一个认识的学生。他上课无精打采,要么睡觉,要么看与学习无关的书籍,要么说话吵闹,提不起一点学习的兴趣,还爱顶撞老师;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或者是抄

2、袭的。很多老师也发现了类似的问题,跟我有同感。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争取进步。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过后又一如既往,毫无长进,真是“承认错误,坚决不改”。但是他还有下面的特点表现得比较突出,如: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重视,自尊心较强;是个很聪明的学生,如果认真听讲,上课效率很高;作业虽然大部分是抄袭的,但是字迹工整,这在男生里面很少见,所以我也是第一个认识了他的字迹。有一次批改完作业以后发作业,科代表将没写名字的作业放在讲桌上,里面正好有XXX的,我一眼就认了出来,于是说道:“XXX,你的作业,过来领一下。”开始他并

3、不相信,半信半疑地过来接过作业一看,果然是自己的,在面露惊讶之余由衷地说道:“谢谢老师。”这是我听到他说出的第一句“谢谢老师”。这件事情之后,他上课开始慢慢地听讲了,由于本身比较聪明,所以学习效率也比较高,在后面的一次考试中,成绩进步较大。虽然那次考试成绩在班级并不拔尖,但他仍是试卷讲评课上被表扬的学生之一。后来,该同学不会在课堂上顶撞老师,而且对老师也比以前尊重。心理学告诉我们,人都是渴望重视、渴望赞扬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学生在受到关注、受到表扬时,脑神经活动就快,也更加灵敏,做事的效率就高。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表扬和鼓励无异于树苗成长过程中的阳光和雨露。处理同样的一件

4、事,一个正确的引导会让学生充满自信,走向成功,而一个恶意的批评只能让学生丧失信心,走向消极。老师应站在学生的年龄段去体会学生的迷茫之处,了解学生的需要,发现症状的根源所在,并以适当的方法解决。个性化教育案例(二)某一天晚自习,教室里比较安静,偶尔有些学生会讨论几个问题,整体纪律较好,突然XXX同学发出了一声怪叫,而且声音很大,继而就打破了教室的宁静。我觉得奇怪,于是过去询问原因,但是该学生却说:“我没有叫,你哪只耳朵听到是我叫的?!”虽然类似的话我不是第一次听到,但是发生在该同学身上却让我有点不解,因为他还是比较听话懂事的学生。当时,我只是维持了课堂纪律,然后只是对XXX说:“请保持安静!静

5、下心来学习。”下自习后,我把该同学叫到办公室了解情况谈话。他似乎心情不好,但不愿说出原因,态度也较恶劣。于是,我决定从别的地方谈起:“XXX,明天就是周末,可以回家了,但是看你似乎心情不是很好哦。对了,你家在广州还是佛山?”“佛山,你问这个干嘛?”“佛山现在正在创文,你作为一名佛山人对这件事有什么认识呢?”到这时,XXX的态度已经比刚才好些了,但是并没有说话。于是我继续说下去:“其实一个地方要创建文明城市,靠的还是这个城市的所有人;一个城市是否文明,要看这个城市里的每个人是否文明,包括每一个学生。那你认为文明的学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这时,XXX的脸上已经露出了一点笑容。我继续说道:“学生不

6、仅仅是学习要努力,中学阶段也是很多习惯培养起来的时期,包括我们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不管你现在的学习成绩如何,你终究是要走向社会的,面对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人,如何与他们相处?面对自己的事业,如何取得成功?现在在学校就是一个习惯培养的时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尊重身边的同学和老师,以后才会自然地尊重身边的其他人,也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这些对你以后的工作也会有帮助。看似平凡的小事,你做到了,就是一个文明的人!你认为呢?”XXX肯定地点点头,脸上露出了笑容,是他明白该怎么做了。这件事情以后,XXX学习认真了,主动了,遇到疑难问题开始不断地找我请教或补课,而每次他来问问题

7、,我都会不厌其烦地耐心地讲解。在后来的考试中,成绩有了进步。通过对这位学生的教育,我体会到:在批评教育时,力求点到为止,留有余地,给学生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又会对老师的宽容产生负疚感,从而有利于他们不断鞭策自己,尽量少犯或不犯错误。如果老师对学生的错误老是耿耿于怀,否定或者贬低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批评的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大大削弱了教育的效果。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