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

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

ID:48955960

大小:91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2-26

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1页
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2页
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3页
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4页
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 核磁共振实验.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核磁共振实验讲义实验目的:1.了解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包括:对核自旋、在外磁场中的能级分裂、受激跃迁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同时对实验的基本现象有一定认识。2.学习利用核磁共振校准磁场和测量因子g的方法:了解实验设备的基本结构,掌握利用扫场法创造核磁共振条件的方法,学会利用示波器观察共振吸收信号。实验简介:自旋不为零的粒子,如电子和质子,具有自旋磁矩。如果我们把这样的粒子放入稳恒的外磁场中,粒子的磁矩就会和外磁场相互作用使粒子的能级产生分裂,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为ΔE=γhB0(1)其中:γ为旋磁比,h为约化普朗可常数,B0为稳恒外磁场。如果此

2、时再在稳恒外磁场的垂直方向加上一个交变电磁场,该电磁场的能量为E=hν(2)其中:ν为交变电磁场的频率。当该能量等于粒子分裂后两能级间的能量差时,即:hν=γhB0(3)2πν=γB0(4)低能极上的粒子就要吸收交变电磁场的能量产生跃迁,即所谓的磁共振。实验设备word范文.a)样品:提供实验用的粒子。b)永磁铁:提供稳恒外磁场,中心磁感应强度B约为Bo(实验待求)。c)边限振荡器:产生射频场,提供一个垂直与稳恒外磁场的交变磁场,频率ν。同时也将探测到的共振电信号放大后输出到示波器,边限振荡器的频率由频率计读出。d)绕在永铁外的磁感应线圈:其

3、提供一个叠加在永磁铁上的扫场。e)调压变压器:为磁感应线圈提供50Hz的扫场电压。f)频率计:读取射频场的频率。g)示波器:观察共振信号。探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图一中绕在样品上的线圈是边限震荡器电路的一部分,在非磁共振状态下它处在边限震荡状态(即似振非振的状态),并把电磁能加在样品上,方向与外磁场垂直。当磁共振发生时,样品中的粒子吸收了震荡电路提供的能量使振荡电路的Q值发生变化,振荡电路产生显著的振荡,在示波器上产生共振信号。实验原理:在微观世界中物理量只能取分立数值的现象很普遍。一般来说原子核自旋角动量也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值即:其中I称

4、为自旋量子数,只能取0,1,2,3,…等整数值或1/2,3/2,5/2,…等半整数值[右图是在外磁场B0中塞曼分裂图(半数以上的原子核具有自旋,旋转时产生一小磁场。当加一外磁场,这些原子核的能级将分裂,即塞曼效应。)]本实验涉及的质子和氟核F19的自旋量子数I都等于1/2。类似地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在空间某一方向,例如z方向的分量不能连续变化,只能取分立的数值word范文.其中量子数m只能取I,I-1,…,-I+1,-I等(2I+1)个数值。自旋角动量不为零的原子核具有与之相联系的核自旋磁矩,简称核磁矩(magneticmoment)。其大小为

5、其中e为质子的电荷,M为质子的质量,g是一个由原子核结构决定的因子,对不同种类的原子核g的数值不同,g成为原子核的g因子。由于核自旋角动量在任意给定的z方向的投影只可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因此核磁矩在z方向上的投影也只能取(2I+1)个分立的数值:原子核的磁矩的单位为:mN称为核磁子。采用mN作为核磁矩的单位以后,mz可记为mz=gmmN。而核磁矩与角动量本身的大小相对应即:角动量为:核磁矩为:除了用g因子表征核的磁性质外,通常引入另一个可以由实验测量的物理量g,g定义为原子核的磁矩与自旋角动量之比:利用g我们可写成=gp,相应地有z

6、=gpz。当不存在外磁场时,原子核的能量不会因处于不同的自旋状态而不同.但是,当施加一个外磁场B后,情况发生变化.为了方便起见,通常把B的方向规定为z方向,由于外磁场B与磁矩的相互作用能为:核磁矩在加入外场B后,具有了一个正比于外场的频率,量子数m取值不同,则核磁矩的能量也就不同。原来简并的同一能级分裂为(2I+1)个子能级。不同子能级的能量虽然不同,但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却是一样的即而且,对于质子而言,I=1/2,因此,m只能取m=1/2和m=-1/2两个数值。简并能级在磁场中分开。其中的低能级状态,对应E1=mB,与场方向一致的自旋,而

7、高的状态对应于E2=-mB,与场方向相反的自旋。word范文.当核自旋能级在外磁场B作用下产生分裂以后,原子核在不同能级上的分布服从玻尔兹曼分布。若在与B垂直的方向上再施加一个高频电磁场(射频场),且射频场的频率满足一定条件时,会引起原子核在上下能级之间跃迁。这种现象称为共振跃迁(简称共振)。发生共振时射频场需要满足的条件称为共振条件如果用圆频率ω=2πν表示,共振条件可写成通过测量质子在磁场B中的共振频率νH可实现对磁场的校准,即反之,若B已经校准,通过测量未知原子核的共振频率ν便可求出待测原子核的γ值(通常用γ/2π值表征)或g因子。观察

8、共振现象通常有两种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扫场法,幅度为几个高斯具体的图像说明如下:在永磁铁B0上叠加一个低频交变磁场BmSinωt(ω为市电频率50HZ,远低于射频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