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卫填海_教案1.doc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卫填海_教案1.doc

ID:49088814

大小:37.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8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卫填海_教案1.doc_第1页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卫填海_教案1.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精卫填海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卫填海【教学目标】1.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3.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学习鉴赏中国古代神话。【教学重点】拓展练习,培养想象能力。【教学难点】鉴赏中国古代神话之美。【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小时候,几乎每个人听过像《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曾经引起过多少美丽的幻想啊。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再次走进这绚丽的花园,去领略它的风采。你认识下面这些神话故事吗?(投影出示神话故事画面,让学生说出神话的名称或简单讲述故事。)参考图画:《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钻木取火》

2、、《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等。神话故事产生于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原始社会时期,反映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和幻想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这些故事,大都反映了古代先民对世界的起源的推想、人类战胜自然的愿望。今天,我们将要重点鉴赏的是课文——《精卫填海》。二、探究、理解课文。(一)请学生翻译课文《精卫填海》,其他学生对照课文,指出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加以纠正。应强调的词语(课文注释比较详细,只须注意个别词语):其——本篇课文共出现3个“其”字,前一个指代发鸠之山,后两个指代精卫鸟。是——解释为“这”,不能解释为判断词。(二)读了这篇课文,你

3、有什么感想呢?学生自由发言。学生可能回答的几种答案:2/21.对精卫填海的精神予以肯定,肯定它敢于与大海搏斗的精神。2.认为精卫不自量力,以其微小的力量与浩瀚的大海抗挣,是毫无结果的,愚蠢的。其方法也是不足取的。3.故事是迷信的。(这个问题若学生提出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没有提出,可以放在后面由老师提出让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下列问题,从文本出发思考课文的意思:1.精卫为什么要填海?2.作者是怎么样描绘精卫的?根据以上的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内容要扣紧文本,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原始社会生产力十分低下),而不是主观乱猜。同时理解

4、:精卫填海的原因是炎帝的小女儿女娃不慎淹死在东海里,它衔木石来填东海的目的是复仇,是想填平东海,以后不再发生淹死人的情况。作者对它的行为显然是肯定的,所以对精卫的描写也是正面的——文首、白喙、赤足,短短6个字,突出它美丽的颜色,描绘出精卫鸟可爱的形象。因此,在古人眼里,精卫的形象是敢于挑战大自然的英雄,它虽然都失败了,但是它的精神反映了不畏艰险、矢志不渝、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和乐观进取的精神。(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都有神灵出现或者神化、幻想的成分,这是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是不是迷信,关键在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封建迷信着

5、意宣扬人力的渺小和神力的无边,如鬼神故事、星占、卜筮、风水、命相等,它们愚弄人们要害怕自然,相信命运,屈从于不可捉摸的命运的安排。而神话是产生于生产力低下的原始社会时期,那时人们对大自然不了解,受到大自然中水旱寒暑的侵害,人们总是希望战胜自然,改善生活状况,所以神话中人们所遇到的困难一般不是个人的,而是与整个人类的生存紧密相关的。他们实际上是人类力量的代表,他们以自身的力量与险恶的环境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是人类征服自然斗争的写照,他们斗争的目的是战胜自然。所以虽然他们的斗争往往是失败的,但是他们并不服输,借助神灵或者神化、幻想的形式,是为了曲折地

6、表达他们的愿望。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