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

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

ID:49207904

大小:3.56 MB

页数:32页

时间:2020-02-01

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_第1页
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_第2页
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_第3页
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_第4页
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MWH皮下注射操作规范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山药业市场部010203操作流程和步骤注意事项相关并发症及处理对策目录1.注射部位推荐意见1:对非妊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腹壁注射部位是,上起自左右肋缘下1cm,下至耻骨联合上1cm,左右至脐周10cm,避开脐周2cm以内。特点部位皮下组织层较厚痛觉敏感度较低自我注射操作方便注射面积较大腹壁********双侧大腿前外侧上1/3*******双侧臀部外上侧**无*上臂外侧中1/3****药液吸收速度腹部>上臂>大腿>臀部耻骨联合1.注射部位推荐意见1:对非妊

2、娠期成年患者,无论单次注射或长期注射,抗凝剂注射部位优选腹壁。腹壁注射部位是,上起自左右肋缘下1cm,下至耻骨联合上1cm,左右至脐周10cm,避开脐周2cm以内。优点:腹部区域皮下组织层较厚,可降低药液外渗风险;所含神经纤维较少,痛感相对较轻;注射面积大、药物吸收快、不受运动影响;易被患者接受,便于操作。1.注射部位推荐意见2:特殊人群注射部位选择,如对儿童患者,适宜选择臀部或大腿;对妊娠晚期(妊娠28周至临产前48h)患者选择腹壁注射时,经B超测定双侧前上侧腹部、前下侧腹部、中上侧腹部、中下侧腹部8个区域皮下组织厚薄程度,在确定皮下组织厚度大于注

3、射针头直径后,予以左右腹部轮换注射。2.注射体位推荐意见3:腹壁注射时,患者宜取屈膝仰卧位,嘱患者放松腹部。推荐意见4:上臂外侧注射患者宜取平卧位或坐位。坐位注射时上臂外展90°(置于椅背),患者肩部放松。体位选择应确保注射局部皮肤松弛,易于捏起形成褶皱,使药液直接注入皮下组织内,最大限度减轻疼痛和皮下出血。3.注射部位轮换推荐意见5: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研究表明: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注射,2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可以明显降低出血与疼痛。轮换着方法主要为:不同注射部位间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区域内轮换

4、方法一:将腹部分为4个区域,每侧上臂、大腿、臀部各为1个区域,每次注射一个区域,并按顺时针方向轮换注射区域。3.注射部位轮换推荐意见5: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方法二:表盘式轮换(以肚脐为中心按表盘式将腹部分为12个象限,周一至周日每日规律轮换注射部位)3.注射部位轮换推荐意见5:非妊娠期成年患者需长期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时,推荐注射前使用腹壁定位卡定位。共识推荐:腹壁定位卡(此卡中间大孔为禁止注射区域,其余小孔按数字自小至大依次选择,每次注射去掉一个小孔,能有效保证2次注射点间隔2cm以上,并有规律进

5、行轮换。)4.注射前是否排气推荐意见6:推荐采用预灌式抗凝针剂,该针剂注射前不排气,针尖朝下,将针筒内空气轻弹至药液上方。预灌式注射剂型,针筒内预留0.1 mL空气,可在注射完毕刚好填充于注射器乳头和针梗内,使得针筒和针梗内无药液残留,既保证剂量准确,又避免针尖上附着药液对局部皮肤的刺激,减少局部瘀斑、硬结发生。5.注射角度推荐意见7: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 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传统皮下注射:一手绷紧局部皮肤,一手持注射器,以示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将针梗的1/2~

6、2/3快速刺入皮下。缺点:扩大损伤区域而增加疼痛,且深度和角度不易掌握;容易导致不易察觉的注射部位深部出血,发现时常出现局部瘀斑、硬结。5.注射角度推荐意见7:左手拇指、示指相距5~6 cm,提捏皮肤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姿势,于皱褶最高点垂直穿刺进针。垂直皱褶注射法:捏起注射部位垂直穿刺优点:使皮下细小血管松弛弯曲,不易受到破坏;局部皮下间隙增大,有利于与肌肉层分开,促进药物吸收、防止针头刺入肌层引起疼痛和出血;易于把握进针深度,缩短进针行程,减少对腹壁皮下组织损伤;易于固定针头位置、防止针头移位。6.注射前是否抽回血推荐意见8:注射前不抽回

7、血共识指出:临床操作时左手全程提捏皮肤,右手垂直进针,很难抽回血,如勉强换手操作,容易导致针尖移位,加重组织损伤。7.注射速度与拔针推荐意见9:持续匀速注射10 s,注射后停留10 s,再快速拔针。过快——刺激局部毛细血管引起出血过缓——针尖长时间留在皮下、药物的刺激,加重局部疼痛、痉挛,增加工作量及患者的焦虑适当延长皮下注射持续时间:可促进药物吸收,减少皮下出血和皮下硬结的发生;研究表明:推注10s、停留10s;明显减少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和出血面积。8.注射后是否按压推荐意见10:拔针后无需按压。如有穿刺处出血或渗液,以穿刺点为中心,垂直向下按

8、压3~5 min。按压不当(时间过短、时间过长、用力较大等)——均易引起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预灌式注射剂针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