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pdf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pdf

ID:49235323

大小:350.12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8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pdf_第1页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7.04文学教育拾贝者DOI:10.16692/j.cnki.wxjyx.2017.04.087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王明华近几年,汉字听写大会是风靡而真正掌握这个字的正确写法和字大中小校园,而一样事物之所以被义。学生们听得是津津有味,而且追捧,往往是因为它正在缺失。随在后来的写字中,也极大地提高了着现在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此字的书写正确率。的人疏于书写,要么提笔忘字,要在日常教学中,另一个错字率么就是所写之字缺胳膊断腿。一段较高的就是“染”字,因为总有学文字呈现众人之时,最不忍直视的生多写一点,将“九

2、”写成“丸”便是其中的错字别字。错别字就像字。那么在教学这个“染”字时候,是美女脸上平白长了脓包,让人不我结合一个课前的有趣小实验。准忍直视,更何谈去欣赏“美”。在平备两个棉球和一瓶红墨水。用镊子常改作中,我们总是很烦恼:明明夹住一个棉球放到红墨水中,白色抄了那么多遍,明明拎出来特意强棉球瞬间就变成红色了。在实验过调了,明明跟学生讲了很多遍,错而在理解这些汉字的音、形、义的程中,我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染的过别字怎么还是层出不穷。归根究底基础上,慢慢减少错字的出现率。程。在古时候,染布时候,离不开还是学生不明白字理,在字义

3、理解比如说:笔者在执教这“武”字时,颜料和水。而这古时颜料的来源就上有偏差,从而导致一再强调却依学生最容易在斜勾上多加一撇。为是植物提取而来,所有这个“染”然错字一箩筐。了给学生说明白不能在斜勾上加一字下面就是木。而关于数字“九”何为字理?“字理”是汉字学撇,我就给学生出示了“武”的字在古时表示很多次,那么整个字意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构形演变。思就是把一样事物放到染缸里多次字的理据。中国的汉字是一副副图通过让孩子仔细观察,明白这浸泡,那便就是“染”。就在这有趣画、是一个个小故事、也是一部演个“武”字是个会意字

4、,上边的的实验中,学生不但领悟到这“染”变史,让我们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戈”表示的一种武器,而下方的这跟“九”有深刻的关系,牢牢记住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个部件其实是人体膝盖到脚的一个了这个字,而且了解了中国文字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故事,来加深对部位,后来这个部件演变成“止”深刻内涵。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字。在认识这个“止”字时,拓展笔者运用这种直观地演示,了提高识记辨别的效果。本文旨在谈认识了“步”、“足”。那么这两个解了古人造字的方法和字形的演变谈如何追溯字源来消灭错别字、正部件合在一起意指士兵拿

5、起武器出从而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错字。确运用词语。去战争。这是最初的甲骨文,金文二、比较字源,避免“别一、讲解字源,消灭“错与甲骨文相似,小篆字形美观,而字”字”隶书为了整个字的结构更紧凑,于别字,学生在用词或写句时,错字,顾名思义:因为笔画、是吧“戈”字的撇往上移,变成短经常出现张冠李戴,本该用这个字,结构写错,而似字却非字。比如说横,这就有了今天的“武”字,那却写成了另一个字。这就称之为富裕的“裕”字,偏旁容易写错成么同学们书写的时候,就会明白原“别字”。如“黄粱美梦”写成了“礻”字旁,或者是灯盏的“盏”字来这

6、个撇已经转换到上头位置了,“黄粱美梦”,或者又将“桥梁”写少了一点……这些都是错字。这些那在书写时,当然就不会画蛇添足。成了“桥粱”。这些汉字字形相近,字即使反复写上很多遍还是会出错,就这样笔者从字理本源的角度去对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运用字理对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本源,理解这这个字做了浅显的解释,以此帮助字源进行比较,讲清楚每个字、甚些字的造字方法或者演变过程,从学生真正了解易错字构字原理,从至每个词的来历,让学生不但知其158拾贝者文学教育2017.04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尽可能地让去猜想,古时人们造字时候的缘由。形

7、声字。因此笔者认为,若更大程学生在书写时,避免“别字”的出整个学习和思考过程不仅能让他们度地降低学生的错字书写率,我们现。触类旁通,更加明理,加深字的认不能仅仅关注一个字,更要关注整1、比较字形明字理识,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国汉字个词。而平常教学中的词语解释,在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的兴趣,大都都是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者词这首古诗中,其中有这么一句:篱2、比较声旁明字理语手册去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这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如“狼”和“狠”两个字学生样的传统词语解析方法只能是暂时按照以往教学经验,笔者了解到学经

8、常混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地识记。若想记得更牢更准,教师生很容易把其中的“未”写成导学生辨析比较,狼是动物,部首还得追本溯源,从这个词语出处的“末”。为了让学生在识字一开始就是反犬旁;运用基本字“良”引出典故、成语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有准确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象形字一串字“娘、浪、狼、粮”,引导学来明白这个词语之所以这样写的原“未”时,追溯字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