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

ID:49283201

大小:3.85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2-03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_第1页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_第2页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_第3页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_第4页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的主要种类,工艺、组织和性能特点。重点:感应加热淬火、激光淬火、喷丸强化技术前言:表面淬火和表面形变强化技术是不需要外加其它材料,主要依靠材料自身组织与结构转变来进行表面改性的表面工程技术。工艺简单、效果显著、应用广泛。4.1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与特点一、表面淬火技术的原理与分类定义:用特定热源将钢铁材料表面快速加热到Ac3(对亚共析钢)或者Ac1(对过共析钢)之上(奥氏体化),然后使其快速冷却并发生马氏体相变,形成表面强化层的工艺过程。种类:感应加热淬火、火焰

2、淬火、激光淬火、电子束淬火等。适用对象:中碳钢、球墨铸铁(C含量:0.35-1.20wt%)二、表面淬火技术与常规淬火技术的区别高加热速度、高冷却速度晶粒细化、硬度提高显微硬度微观分布不均匀需预先热处理三、表面淬火层的组织与性能组织:淬硬区、过渡区、心部组织(基材)M、M+F/M+P、P/P+F性能:高硬度、压应力4.2感应加热淬火技术一、感应加热淬火技术的基本原理感应加热淬火技术是应用最广泛的表面淬火技术。基本过程(定义):工件在感应线圈中,在高频交流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并因集肤效应而集中分布于工件表面,使受热区迅

3、速加热到钢的相变临界温度Ac3或Acm之上(奥氏体化),然后在冷却介质中快速冷却,使工件表层获得马氏体。基本原理:吸收功率P电流导入深度δ加热方式:连续加热同时加热特点:(优点)加热迅速、热效率高、过渡区较窄、淬火层压应力大;可大幅度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缺点)设备成本较高;尖角效应一般只适合形状简单的零件。改进:高频感应冲击淬火淬硬层深度与频率的关系:工频10-15mm中频2-5mm高频0.2-2mm三、感应加热淬火工艺流程4.3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技术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技术是应用历史最长的表面淬火技术之一。定义:将高

4、温火焰或燃烧着的炽热气体喷向工件表面,使其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在一定淬火介质中冷却。特点:(优点)设备费用低,方法灵活,简便易行,可对大型零件局部实现表面淬火。(缺点)生产效率低,淬硬层的均匀性较差,质量控制比较困难。组织特征:过渡区较宽。4.4激光淬火与电子束淬火技术一、激光淬火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定义:(激光相变硬化)是利用聚焦后的激光束照射到钢铁材料表面,使其温度迅速升高到相变点以上,当激光移开后,由于仍处于低温的内层材料的快速导热作用,使表层快速冷却到马氏体相变点以下,获得淬硬层。(自激冷淬火、自淬火)组织与性能特征:淬硬

5、区、过渡区、心部组织(基材)单道硬化区域小硬度大幅度提高、硬度分布不均匀淬硬区过渡区基材影响淬硬层性能的主要因素:(1)材料成分淬硬性和淬透性(2)激光工艺参数淬火层宽度:光斑直径D淬硬层深度H:H∝P/(Dv)P/(Dv)_比能量(3)表面预处理状态表面组织准备:较细的表面组织(细片状珠光体、回火马氏体或奥氏体)表面“黑化”处理:磷化法、氧化法、喷刷涂料法特点:(1)优点淬火硬度高,能量密度高,加热速度快,不需要淬火介质,工件变形小,加热层深度和加热轨迹易于控制(淬火部位可控),无氧化、无污染,易于实现自动化。(2)缺点硬度分布

6、不均匀,单道激光淬火区域小,大面积淬火时容易产生回火软带。设备成本高、生产成本较高(能量转换效率低)。二、激光表面熔凝技术原理定义:采用激光束将基材表面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当激光束移开后由于基材内部导热冷却而使熔化层表面快速冷却并凝固结晶的表面处理工艺。(液相淬火法)关键:使材料表面经历了一个快速熔化一凝固过程组织:熔凝层(铸态组织)相变硬化层热影响区基材性能特点(与激光淬火层相比):总硬化层深度更深,硬度更高、耐磨性更好缺点:表面粗糙度较大,后续加工量大且加工难度高。激光熔凝处理特别适合于灰口铸铁和球墨铸铁的表面强化。对于一些特

7、定成分的材料来说,激光熔凝处理可以得到非晶态层,使基材表面的耐磨性、耐蚀性大幅度提高。(激光上釉)激光熔凝技术还可以用来细化金属材料的表面组织。三、激光冲击淬火技术定义:采用功率密度极高的激光束(107W/cm2以上)在极短时间内(低于1ms)作用于金属表面,使金属表面发生局部剧烈蒸发,产生高达105atm的压力,该压力使金属表面发生强烈的塑性变形,形成高密度的位错、孪晶,使材料表面强度与硬度显著提高。特点:(优点)适合那些无法通过相变硬化进行表面强化的材料等。(缺点)所需要的能量密度过高,加工成本太高。四、激光淬火技术的工业应用

8、主要应用于局部表面强化。五、电子束淬火技术定义:采用高能密度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相变硬化的热处理工艺。特点:与激光淬火类似淬硬层深度更高,无氧化、无污染必须在真空环境下进行电子束淬火技术逐步被激光淬火技术所取代,工业应用较少。4.5电阻加热表面淬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