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

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

ID:493369

大小:262.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7-08-14

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_第1页
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_第2页
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_第3页
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_第4页
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题记作者简介   刘明武,河南新郑人,1966年毕业于新郑四中,1976年毕业于桂林冶金地质学校。现为工程师,同时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曾在《中国文化研究》、《东方》、《中州学刊》、《人文杂志》、《学术研究》、《人民政协报》和《中华读书报•学术版》等学术杂志或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视野独特,涉猎广博。著有《打扫孔家殿》、《寻找元文化》、《中华元典智慧发微》等文集。在元文化中认知中华文明本色  ——试论《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    提出问题很重要,解决问题更重要。认识文化有意义,解析中华本原文化意义更大。 

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经过时代的重重洗礼,析出了很多糟粕的内容。比如“三纲五常”扭曲了社会的交往关系,卜卦爻辞曲解了自然哲学本来的含义,于是统驭华夏的各种学说因为其中的某些缺失而严重阻碍了中华民族迈向近代化的步伐,这种论断一时间竟成了比较普遍的看法。熟悉中国近代历史的人们都知道,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打倒孔家店”等与传统彻底决裂的口号,期望摆脱中华传统文化的沉重枷锁,通过引进西方的民主与科学走一条实现国家富强的救国之路。于是,经典儒学与“三纲五常”画上了等号,道家玄学与“迷信骗人”

3、归成了一类,这种论断本身就值得置疑。中华文化绵延5000多年,如此强大的生命力难道就没有其合理存在的根基?读刘明武先生的大作《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着实可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探寻中华元文化的精髓,才知道历史原来在急转弯中和我们开了一个很大的玩笑。    儒道文化的本原并非充斥“封建”和“迷信”的内容,其中体现的民主平等原则和鼓励创新理念在后世的流传中却走上了歧途。先从人们熟知的“三纲五常”说起,这种提法和理论体系最初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当时大儒董仲舒承蒙天子重用,推广教化礼仪,集成“天人感应”的神学理论、“刑德互济”的政

4、治学说和“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由此确定了儒家文化的基本论调,锁定了中华文化发展的脉络走向。其中“三纲五常”陈列的君臣、父子、夫妻关系,以及这种规范体现的忠孝节等原则,以另类的方式维护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但久而久之却成为中华民族争取民主与进步的最大羁绊。对此,学者刘明武查阅古籍经典,发现这并非中华文化的本来初衷,并有史料为证。《礼记•中庸》有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诗经》有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56《周易•序卦》有云:“夫妇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这些经典均早于西汉,但是反映的规范主旨却与

5、“夫为妻纲”大相径庭。刘明武认为:“‘三纲’在中华元文化找不到支持的依据”,中华元文化中的夫妇关系应是和谐的琴瑟相应,而正是被鲁迅先生称为“吃人”文化的“三纲五常”“使整个民族逐步失去了提出问题的能力。”这种对中华元文化的探求和引证有力地支持了刘明武的基本论点:中华文化实际上有源流之分——源清而流浊。泾渭分道的起点就在西汉董仲舒处。    刘明武先生将中华元文化的特征归结为四个字——道器并重。一个“道”字在董仲舒处失真,与之并行的尚“器”文化——即重视发明创造的理念——“在老子那里被否定了”。中华经典中,《淮南子》中有“女

6、娲补天”的故事,《韩非子》中有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的故事,《尚书》与《诗经》中记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也记载了后稷培育五谷的故事……这些氏族首领因为发明种种器具而带领人民走出苦难并受到拥护,于是《尚书•盘庚》中有“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的道理,由此可以认为,“中华先贤既重视具体的发明创造,更重视发明创造哲理的总结与归纳。”而老子却主张无为而治,在《道德经》中论称:“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

7、其业。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从而让中华民族丢弃了创造的原动力。此番论述,观点可谓新矣,论据亦为足矣。    当然,找出问题的意义有限,能以理性原则升华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借鉴,要比无奈的感叹与空洞的批判更有价值。刘明武先生进一步从中华元典精髓出发提出了解决各种问题的设想并论证了其可行性。从哲学到数学,从医学到天文学,《周易》、《诗经》和《道德经》等中华元典理性原则至今仍能指导社会的进步和理性的突破。学者刘明武是站在尊重和弘扬中国元文化立场上重新审视中华文化脉络的科学家,他以独到的视野辨析了中华文化的断流

8、现象,向扭曲历史的种种论调进行审视并提出质问,以追溯诸子学说原始内容的方式论证了中华元文化的先进,通过对历史流弊的沉思,提出了解决问题排解矛盾的方法,这要比空喊口号、凭空批判更重要。《呐喊之后的文化沉思》一书中所述问题甚广,非平常人等能全盘把握和妄加评论,惟细读此书才知受益匪浅。读书读出的困惑读近代、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