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范仲淹)(1).ppt

苏幕遮(范仲淹)(1).ppt

ID:49934053

大小:820.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20-03-04

苏幕遮(范仲淹)(1).ppt_第1页
苏幕遮(范仲淹)(1).ppt_第2页
苏幕遮(范仲淹)(1).ppt_第3页
苏幕遮(范仲淹)(1).ppt_第4页
苏幕遮(范仲淹)(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幕遮(范仲淹)(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幕遮范仲淹学习目标1、初读,整体感知。2、再读,理解词意。3、品读,学会赏析。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江苏吴县人。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及第。宋仁宗时期,曾任参知政事。为人正直不阿。他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张,已成为国人自励的名言。他存留的词不多,却能以边塞风光入词,抒发爱国情怀。对词的发展有一定影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秋高气爽,在晴空万里的天幕上飘荡着云彩,大地铺满了金黄色的树叶。远处无边的秋色与浩淼的水波相连,碧翠的秋水,在

2、金风的吹拂下,泛起层层的涟漪,远远望去不甚清晰,似有烟雾笼罩,分不清哪是水,哪是天。描绘: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品读上片,回答:1、找出词的一二两句中所写的意象,说出意象所显示的特点。云叶波烟碧黄绿翠特点:鲜艳浓烈烟雾迷蒙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天色将晚,落日的余晖映得万山红遍,天水相连,水天一色。只有岸边的芳草,全不顾深秋已经来临,依然芳菲烂漫,一直开放到夕阳照不到的地方。看到了这深秋景色,客居他乡的词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那乡愁,好象随着这落日的余晖一直来到斜阳之外的芳草凄凄的故乡。2、三四两句中的意象及其画面又是什么?它能让人想起什么来?山水斜阳芳草画面:夕

3、阳西垂芳草萋萋想起家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让人黯然神伤,每天夜里只有在美好的梦境中才能暂时入睡。六、品读下片,试讨论回答1、本片中第一句和第二句分别是以谁的口吻来写的?理解这两句的含义。明确:(1)、一种说法是:妻子说的第一句,作者说的第二句。(妻子追丈夫,丈夫梦妻子)另一说法是:作者思念家乡,黯然销魂。妻子好梦相随,别感凄恻。(2)、这两句无论如何理解都体现出一种思念家乡,渴望亲人之情。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皎洁,反而让人倍感寂寞与怅惘,于是不由得端起酒杯来一舒

4、愁苦,谁知酒入愁肠都化作了相思的眼泪,反而使自己的愁思更加悲苦。2、三四两句选取的意象分别是什么?试对这两句作简要欣赏。明月高楼酒愁肠相思泪赏析:倚楼之孤影,带酒之泪痕,刻画出思乡之旅人,形象鲜明,很有感染力。七、再次品读全词,试从写作手法上来赏析作者是如何来传情达意的?明确:1、手法:写景入手,触景生情。2、具体分析:上片写出典型的秋天之景,从开始那开阔的境界,到以斜阳芳草作结,引出下片之中明显的思乡怀人之情。3、手法独到之处:作者上片中的芳草斜阳引发出的想家思亲之情,水到渠成。而在下片之中,用带酒泪痕所刻出的思家之人更让读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引发思考本文在赏析方面有何借鉴之处?1.诗歌

5、的题材本词的题材为送别抒怀诗另外,还有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战争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等。注意各题材诗歌所表达的感情。2.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本词所表现出的作者是一个远行他乡的游子形象。3.鉴赏本词的情景关系借景抒情,借秋天萧瑟之景,抒思乡怀人之情。另外,比较著名的情景关系还有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再看古代诗词的抒情方法,除上述两者外,还有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4.诗句含义简要分析“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一句。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