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

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

ID:50059788

大小:1.6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03

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_第1页
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_第2页
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_第3页
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_第4页
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清园林美学思想.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明清园林美学思想卢厚勇1106071018从明中叶至清初,随着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市民力量的勃兴,冲决了以往礼法的堤防,形成了一股浪漫主义文艺的洪流,大江南北的私家园林蓬勃兴起,名园辈土,是我国江南园林蔚然成风、硕果累累的黄金时代。北方的帝王宫苑除发挥着皇家的物质优势,又嘬吮着江南私家园林艺术的乳汁,开始兴起一个皇家造园的高潮。“绘画乃造园之母”。此时期私家园林受到文人画的直接影响,更重诗话情趣,意境创造,贵于含蓄蘊藉,其审美多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调。1.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图画中乾隆在《静明园记》中写道:“若夫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斋

2、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较之汉唐离宫别苑,有过之而无不及也”。乾隆这种造园艺术见解,大概是因为他从关外入中原,还保持着祖先山野骑射传统,加上他有很高的汉文化素养,而且皇家的特权可把大片天然山水林木据为己有,所以乾隆主持兴造的大型天然山水园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模大,展现出气魄恢宏的皇家气派。避暑山庄(建成于乾隆五十五年,即1790年完成)占地广阔,山区、平原区和湖区分别把北国山岳、塞外草原、江南水乡的风景名胜荟萃于一体,恰当的比例(山岭占五分之四,平原、水面占五分之一)构成巨幅山水画中堂。这里,磬锤峰是借景的主题,山庄外围仿蒙、藏地区著名庙宇形式兴

3、建了外八庙,如同众星拱月,成为山庄背景烘托的又一层景观,然山庄至外八庙再拓展到周围崇山峻岭,构成约20平方公里的山水园林与庙宇寺观交织的壮丽景观,其妙在充分借用自然美以开拓环境美,然园内园林之景又与环境美浑然一体,给人以雄浑磅礴、自然天成,层次清晰、野趣横生的艺术感受。北京西北郊区泉水充沛,西山参差逶迤,形成许多原始堤塘湖泊,造园的条件好。至乾隆时已建成“三山五园”,西山层峦迭嶂成为园林的背景,其旷达的景深打破了园林的界域,同时三山五园之间的相互借景、彼此成景亦得到虽非我有而为我备的境界。建成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的圆明园,其布局是大园中包涵若干小园,即园

4、中有园的“集锦式”处理。其园艺审美为人造曲折岗坡把园林空间分隔得迷离扑朔,山重水复,花明柳暗,无尽无休,具有未完深邃的艺术魅力。正如乾隆在《圆明园图咏》中描述:“远近胜概,历历奔赴,殆非荆关笔墨所能”,又有诗:“西窗正对西山启,遥接尧峰等咫尺;霜晨红叶诗思杜,雨夕绿螺画看米”。可称得上“凝固的诗,立体的画”。2.山无曲折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乾隆盛世”皇家园林是以建筑为主体,不论建筑呈密集式还是疏朗式布局,都是构成“景”的主体,建筑追求形式美的意念,将园林建筑的审美价值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乾隆在《塔山四面记》文中,阐述了这个设计原则:“室之高下如水之有波澜。故水

5、无波澜不致清,山无曲折不致灵,室无高下不致情;然室不能自有高下,故因山构室者其趣恒佳”。圆明园是以建筑造型的技巧取胜,显示了人对一般形式美法则的熟练掌握。园内15万平后米的建筑中,个体建筑的形式就有五六十种之多;而一百余组的建筑群的平面布置也无一雷同的,可以说是囊括了中国古代建筑可能出现的一切平面布局和造型式样。避暑山庄是以利用地形的技巧取胜,显示了人对组织竖向空间这类特殊形式美法则进一步开掘。3.一树一峰入画意,几弯几曲远尘心乾隆自诩“山水之乐、不能忘于怀”,曾于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四十五年、四十九年先后六次到江南巡行,足迹遍及扬州、无锡、

6、苏州、杭州、海宁等私家园林精华荟萃胜地。乾隆以他的特殊地位与文化素养,一是欣赏,二是占有。故他在“眺览山川之佳秀”留下了大量的诗篇外,还将许多宠物携归内府,如文房四宝、扬州九峰园的太湖石峰、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内的梅花石等。此外,凡他所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摹绘成粉本“携园而归”,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提高北方园林的技艺水平。在客观上乾隆促成北方与南方、皇家与民间的造园艺术的融汇,使皇家园林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表现在:引进江南的造园手法、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甚至到具体仿建名园。众所周知圆明园内“坦坦荡荡”景,吸取杭州西湖“玉泉观鱼”主题。清漪园的长岛“小

7、西泠”一带,则是模拟扬州瘦西湖“四桥烟雨”的构思。避暑山庄湖区主景金山亭、西苑琼岛北岸的漪澜堂,均是再现镇江“寺包山”格局的金山与北固山的“江天一览”胜概。颐和园的谐趣园之前身,即是效仿无锡寄畅园。4.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帝王营建宫寝、坛庙、园林等,均是利用形象布局,通过人们审美的联想意识来表现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从而达到巩固帝王统治地位的目的。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佛香阁,就是以上观念的典型代表作。盛清时期,尽管皇权已扩大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仍运用园林艺术手段唤起联想,使美的形式体现寰宇一统,富有天下,间接表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圆

8、明园的重心名“九洲清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