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学总论.ppt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

ID:50143871

大小:1.49 M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3-05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_第1页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_第2页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_第3页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_第4页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学总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影像学总论医学影像学常规X线诊断(ConventionalRadiology)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X-ray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e,MRI)超声成像(Ultrasonography,US)发射体层成像(SPECT,PET)医学影像诊断(MedicalImagingDiagnosis)放射学发展成影像学,要求作出X线、超声、CT、MRI等图像的综合诊断。这些检查是互相补充、互相印证的,而不是用

2、一种代替另一种或各自孤立诊断。影像学目的了解成像技术基本原理、方法和图像特点掌握图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辨别正常和异常表现,了解异常表现的病理基础及其在诊断中的意义了解不同成像技术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作用和限度,以便正确选用X线成像基本原理X线的发现1895德国物理学家WC.RoentgenX线的产生 真空管内高速行进成束的电子流轰击钨靶X线的本质和特性本质:电磁波(0.0006~50nm)穿透性:X线成像的基础荧光效应:透视检查的基础摄影效应:X线摄影的基础电离效应:放射防护和治疗的基础X线成像基本条件X线有足够的穿透力被穿透的组织

3、器官必须存在对比(密度和厚度差异)显像不同密度组织(厚度相同)与X线成像的关系不同厚度组织(密度相同)与X线成像的关系自然对比不同人体组织结构存在的不同密度差别,称之为自然对比高密度:骨化、钙化中等密度:软组织、液体低密度:脂肪、气体人工对比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组织或器官,人为的引入密度高于或低于它的物质,使之产生对比。X线检查方法普通检查荧光透视(Fluoroscopy)X线摄影(Radiography)特殊检查体层摄影(Tomography)软线检查,常用于乳腺摄影(Mammography)造影检查消化道造影、血管造影、胆道造影、

4、泌尿系造影、脊髓造影等透视特点优点:操作方便,费用低可改变患者体位多方向观察可了解器官的动态变化缺点:影像对比度和清晰度较差缺乏客观记录X线摄影对比度和清晰度较好;可保留较长时间;为前后重叠的影像体层摄影原理利用X线球管与胶片在曝光过程中取相反方向移动,使所选的体层平面上的影像显示清楚,而其上下部位的影像均因在X线胶片上移动而模糊或不显影体层摄影的作用用以明确平片难于显示、重叠较多和处于较深部位的病变,了解病变内部结构有无破坏、空洞或钙化,边缘是否锐利以及病变的确切部位和范围等。造影检查对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将高于或低于该组

5、织结构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以显影,即造影检查。引入的物质称为对比剂。对比剂分类高密度造影剂:钡剂-硫酸钡混悬液碘剂-泛影葡胺,碘苯六醇、碘普罗胺等低密度造影剂: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对比剂引入方式直接引入口服法:食道造影、上消化道造影灌注法:支气管造影、钡灌肠穿刺注入法:脊髓造影、关节造影间接引入法排泄性:口服胆囊造影、静脉肾盂造影注意事项了解患者有无用对比剂禁忌症;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患者合作;应有抢救过敏反应的准备和能力;严重反应(包括周围循环衰竭、心脏停搏、惊厥、喉头水肿和哮喘发作等)应立即终止造影并进行

6、抗休克、抗过敏和对症治疗。过敏试验阴性,仍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X线分析与诊断应结合X线各种病理表现,联系临床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及其他临床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推理,作出正确诊断。熟练掌握正常解剖,是判断病变X线表现的基础。X线诊断的临床应用胸部骨、关节胃肠道其他放射防护距离防护:X线曝射量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屏蔽防护:用铅作为屏蔽吸收不必要的X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