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doc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doc

ID:50340666

大小:6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doc_第1页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doc_第2页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doc_第3页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摘要:本文通过舒伯特五首艺术歌曲进行具体分析,说明钢琴伴奏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所起到的前所未有的重要作用,以及钢琴伴奏在其作品屮树立的特殊昔尔形象。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9-0091-01舒伯特是奥地利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代表,“歌曲之王”。他把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地位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他活泼、温暖的脾性以一种全新形式的美揉杂在音乐中,展示了声乐作品与钢琴伴奏的完美交融。一、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内容与

2、特点(一)舒伯特艺术歌曲屮钢琴伴奏的内容在艺术歌曲的土国中,舒伯特赋予钢琴伴奏“活”的灵魂。钢琴伴奏再不仅仅处于附属的衬托地位,它开始成为独立意义上的音乐片段,同声乐艺术一同來挖掘音乐形象,表现艺术歌曲内容中的情感。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内容表现丰富,歌曲中蕴含着戏剧矛盾的激烈冲突,清晰的图画场景随着音乐这种时间性流动艺术展现在受众面前。令人赞叹的钢琴伴奏所塑造了多种多样的音乐形象,尤其是作品中人物角色的生动性、真实性;剧情的戏剧性变化:疾驰的狂风、浪漫的爱情、虔诚的祈祷仿佛就在眼前,钢琴伴奏为歌曲人声部分的进入拉开序幕,奠定了整首作品的基

3、调,与人声的“唱和”极大丰富了艺术歌曲的表现性。(-)舒伯特艺术歌曲屮钢琴伴奏的特点舒伯特的钢琴伴奏将音乐的旋律美、戏剧美、韵律美发挥到极致,风格多样,变幻莫测,感情的揉杂、对比向我们展示了舒伯特敏感而细腻的心理世界。正是因为有这样对世间事物的感同身受的理解与镌刻在作品里对万千“物”的喜恶,才有了这些篇幅一一对爱情、对人生、对理想的追求。二、举例说明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音乐形象《鱒鱼》(DieForelle),正值20岁的年纪是舒伯特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年纪。他引用舒巴尔特反对教会和皇帝的文章表现对黑暗生活的不满和指责。《鱒

4、龟》以变化分节歌的形式表现了口由游在河里面的一条小鱒鱼被狡猾的猎人捕获的过程。钢琴伴奏以模仿水流的伴奏型开始了全曲,简单凝练,色彩明亮。进入人声部分后,高声部保持流水式的伴奏织体0XXXXXXX,清晰短促的六连音成为全曲的亮点,好像潺潺的溪水;低声部保持分解柱形和弦,配以明亮的和声色彩,情绪明快自由。当描述渔夫的耐心消耗殆尽,节奏型变成了OXXXXX0XXXXX,为钓起小鱒鱼搅浑了河水,形势紧张万分时,XXXXXXXXXXXX,低声部开始变为和弦,渲染了事情变化的加速。歌曲的最后,伴奏又回到了0XXXXXXX的节奏型,表达了作者虽然痛

5、心却有心无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鱒鱼被漁夫带走的绝望。《菩提树》(DerLindenbaum)选自他30岁时创作的《冬之旅》,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其前奏和间奏是人们公认极富音乐艺术价值的作品。三连音的运用以及各段之I'可调式的变化仿佛疾风袭来,吹开了流浪者的心扉,打开记忆的闸门,铺垫歌曲的感情基调:大调色彩的明快一一仿佛一阵清风拂面,小调色彩的暗淡一一回忆过往的辛酸往事。而在人声部分中,伴奏的速度放缓,多用和弦。二者在伴奏织体、和声、节奏上对比明显,时间性强。作为舒伯特后期的艺术作品,缓急有持并能控制自如,这足以说明他在艺术歌曲以

6、及钢琴伴奏上的成熟,人声部分和钢琴伴奏更加交融、密不可分。而这个时期舒伯特把成长的步伐放慢,再不是以前那个青涩的青年,他开始体味人生,将更多的思想注入他的音乐之中。《小夜曲》(Staendchen),这是他31岁时给世人遗留的作品。作品含蓄,旋律优美,表达了对爱人真挚而热烈的爱情。钢琴伴奏多用分解和弦,配以3/4的节拍,就好像空旷的声音飘荡在宁静的树林里;伴奏有时会在人声部分结束后模仿重复,好像在爱人耳边的吃语;还有时会移位和人声部分同时进行,造成人声和器乐的完美重奏,这种偶尔的点缀和交叉进行为作品画龙点睛;在感情激昂的部分,和声色彩

7、不变,伴奏由音程变为和弦,极大的丰富了歌曲的色彩和饱满度。这首作品虽然表现的是爱情,但不像青年人那样莽撞,轻声曼唱配以运用口如的钢琴伴奏,让爱情变的更加理性与隽永。三、总结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在钢琴伴奏上的大胆创新为后来舒曼等音乐家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他把一种新形式的美通过内心转化后以自己的方式传达给人们,若说是他的钢琴伴奏升华了声乐艺术,不如说是声乐艺术成就了他的钢琴伴奏。这种二者的“双赢”将艺术歌曲的音乐形象最大限度的展现在受众而前,值得我们以音乐之名为之感动,并不断学习。参考文献:[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201

8、1(3)・[2]郁青.中外声乐发展史[M]・201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