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

ID:50378518

大小:7.60 MB

页数:98页

时间:2020-03-12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_第1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_第2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_第3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_第4页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教科书((一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简介一、内容及变化◇加强了准备性◇降低了难度2实验教材修订教材一数一数一准备课二比一比二位置三1~5认识和加减法三1~5认识和加减法四认识物体和图形四认识图形(立体)五分类五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六11~20各数的认识实践活动数学乐园综合与实践数学乐园七11~20各数的认识七认识钟表八认识钟表八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加强了准备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二单元)◇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四单元和第七单元)◇“数与代数”的内容与编排

2、结构与原实验教材的基本相同。◇“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和编排结构都做了调整,变化较大。◇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教学单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3二、修订后教材的编排特点修订后的教材,还将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1.各部分教学内容编排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数学教育教学理念。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提供机会。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5.注意体现开放性

3、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6.设置“数学广角”,安排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7.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4通过修订后,教材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5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二、编排特点62.加强了对知识的整理。大的单元都安排了“整理和复习”(1-5增加了)。给出整理的线索,引导学生自己整理、总结。71-5的加减法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83.增加了数学的背景知识。p609p7210p85114.体现解决问题的完

4、整过程。1210以内的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5.练习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带着前面的内容进行练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做铺垫。136.注重知识的渗透。p56p63渗透填未知加数p68147.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15三、各单元教材分析16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书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

5、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17第一单元 准备课一、教学内容数一数比多少18二、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2.在比较物

6、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19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数一数”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给出了1~10十个

7、数字,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把握好教学要求。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20数一数212.“比多少”通过一一对应比较两组事物的多少,使学生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由童话故事引出学习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比较素材。比多少提供丰富的“比较资源”,建立“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分两层)初步感受含义,理解比较方法寻找资源,充分比较22练习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习题。23课时安排:建议3课时9月9日结束24第二单元 位置一、教学内容“上下”、“前后”、“左右”25先认识“上下

8、”“前后”,再认识左右。二、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6三、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上下、前后。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让学生充分地说。·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