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

ID:504615

大小:32.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8-21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_第1页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_第2页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_第3页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_第4页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基础理论夏邑县双孢菇立体栽培技术-基础理论夏邑地处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行政归属商丘市,全县辖24个乡镇、727个行政村、总人口113.6万人,总面积14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8万亩,属传统的农业大县。我县食用菌产业于2000年起步,在河南省食用菌协会的具体指导和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食用菌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初步实现了规模化,区域化,产业化,已成为全国主要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双孢菇立体栽培模式的引进与推广在夏邑县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完善、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发

2、展非常迅速,并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产量逐年提高。2007年,全县共有双孢菇棚1.2万座,栽培面积660万平方米,产值3.6亿元。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设施  1.1菇房的设计与建造立体菇房一般南北方向,也可以东西走向。长12米,宽9米,高4-5米,砖墙结构或简易布毡覆盖结构,室内水泥地面,共9架8层。架子用竹竿、水泥柱捆绑加固,架宽1-1.2米;间距0.5-0.6米,前后通风口与架路相对并保持通风对流,每个架路前后各设置5个通风口。棚顶部用塑料膜密封,膜上用草苫覆盖并固定防风。菇房的构造有一定的当

3、的灵活性,可以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适调整。  1.2菇房的消毒  无论是砖墙结构还是简易结构的菇房,在蘑菇培养料进房前,都必须将菇房清扫干净,加固栽培床架,并进行消毒。常用的消毒方法有:  1.2.1硫磺熏蒸消毒使用硫磺熏蒸消毒时,一般每座菇棚用5.5kg硫磺粉,加在点燃的木炭上让其缓慢燃烧,并密闭菇房,熏蒸12~24h即可。  1.2.2福尔马林消毒把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蒸发进行消毒。通常是每立方米的体积用10ml福尔马林加7g高锰酸钾混合熏蒸。  2、栽培季节  目前我县蘑菇栽培的全过程基本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

4、着自然因素的影响,这样,在栽培时如何确定适宜的栽培季节,与蘑菇的产量和质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应在9月初~12月底播种,11月上旬~12月上旬开始出菇,于次年4月~5月产季结束。栽培季节过早,前期温度高,容易发生死菌死菇;栽培季节过迟,则播种后发菌慢,出菇迟,影响产量。但近几年部分蘑菇老产区病虫害发生严重,适当推迟栽培期对预防高温期病虫危害有一定的好处。  3、培养料配方及堆制  3.1培养料配方  3.2培养料堆制  3.2.1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培养料配方确定后,按照栽培季节进行堆制发酵。堆制时先将稻麦草用水

5、浸湿,以吸足水又不流出为限,粪肥敲碎加水预湿,然后铺一层草,撒一层粪肥,堆底宽2m左右为宜,长度不限,厚30cm,上面每层草料厚20~30cm,粪肥按比例撒匀,直堆至高达1.5m左右,整理好堆面及四周使之成梯形,堆顶盖草,以防日晒雨淋使养分水分散失。堆料后7d,可进行翻堆,改善堆内得空气条件调节水分,促进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使培养料发酵均匀。翻堆时要底层的草料粪肥翻到上面,四周的粪草翻至中间,并充分抖松扮和。水分掌握先湿后干,堆形先宽后窄,常规堆制发酵22~25d,翻堆共四次,相隔7、6、5、4d;辅料在1~2

6、次翻堆时加入。若翻堆过程发现培养料太湿变粘,应多加些石膏粉,并将堆翻小,消除过多的水分;偏干则需加些洁净的水。若偏酸用石灰粉调节,最后一次翻堆时要认真检查培养料的含水量和酸碱度,要把水分、酸碱度调节好,并喷一次400倍的敌敌畏或1000倍的乐果等农药,以杀灭培养料中的螨类及其它害虫或虫卵。  3.2.2培养料的二次发酵  所谓培养料二次发酵,就是将堆制的培养料,趁热搬进菇房,然后关闭门窗加热升温。当料温逐渐上升到62℃~65℃时,保持6h~8h,然后适当通风降温,使菇床料温降到50℃~52℃,保持48h~72h

7、,再降到45℃~50℃,经2d~3d的继续发酵,当料温自然降到45℃以下后就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使料温迅速下降,这一发酵过程即是二次发酵过程。培养料后发酵期间料温升高到62℃~65℃,主要是杀灭有害生物和促进嗜热微生物如放线菌等迅速生长繁殖。当料温降到45℃~55℃,这一段发酵的目的主要是促进腐殖霉和中温放线菌等的活动。通过这些微生物的活动,使培养料更好地分解转化,以供蘑菇菌丝更好吸收和利用培养料中的营养。  4、播种、发菌管理  4.1铺料整床播种  培养料二次发酵结束,逐渐开启门窗通风,排除残留的二氧化碳、氨

8、气等气体,或消毒处理的药品气味,并降低料温,待培养料温度降至28℃以下时,就可进行铺料整床,准备播种。一般麦粒种的播种量为每百平方米150瓶(500ml输液瓶)左右。  4.2菌丝生长阶段的管理  一般播种后温、湿度正常,一天就能看到菌丝恢复,2d~3d后菌落明显形成。这一阶段的菇房管理应以保湿、微通风为主,以保持料面和菌种块的湿度,促进菌丝在培养料上迅速定植生长,这时如发现菌丝无法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