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

ID:50519369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10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_第1页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_第2页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_第3页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_第4页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摘要:第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感受到了语文课浓浓的文体意识。反思自己平时教学存在的缺陷,关注文体意识,培养语文素养。关键词:文体意识;解读教材;拓展延伸十届全国“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研讨会上,众名师对议论文、小古文、诗歌、散文等不同文体的教学呈现,让笔者感受到了语文课浓浓的文体意识。反观我们的教学现状,常常会发现许多教师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严重缺位,不管教什么体裁的课文,都会一一教成记叙文,以“千课一面”、死气沉沉的教学模式来主宰语文课堂。《人民教育》2013年第6期

2、的“话题”指出:“文体在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中应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有无文体意识将直接影响教师和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那文体意识缺失成因何在?如何发展性地培养文体意识呢?一、文体意识缺失之因——错综复杂1•对“课程标准”解读缺失20世纪90年代末起,中考、高考作文为了规避以应试教育为目的,“按文体进行模式化训练”的写作倾向,提出了“话题”作文,写作文体不限。紧随着《全FI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课标屮对文体的界定不能说没有,但点到为止。于是淡化文体意识的阅读、写作教学堂而皇之成为中小学教师时髦的教学追求,这让语文教学从一个极端走

3、向另一个极端。试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制订者会是这样的一个目的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逐条细读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各学段对承担课程目标的教材选文文体有区分,有各自的具体要求。它依据认知规律、理解的难度,分学段呈现,并注意反复性出现文体的阅读要求的提I岛o再来看看课标中关于“文体”等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应根据语文运用的实际需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指导与点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识字、写字、阅读与表达,形成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良好的语感,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因此,要避免

4、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这个建议明确指出文体知识教学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课标研究的缺失使得有些教师在淡化文体的大环境下,不敢明确地谈文体。面对一篇篇不同体裁的作品,只能追求对文木内容的简单理解,而忽视了文本形式的把握。2.对语文教材研究不够透彻我国现代中小学语文教材多以单元形式编排。但课改之前,单元编排形式主要为“能力训练组元”“写作项目组元”“知识系统组元”等,于是语文教学出现了过于偏重理性和知识性,忽略英形象性和感悟性,丧失对学牛进行情感陶冶和人文旨趣培养等问题。为了纠止过去唯工具性的偏向,突

5、出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课改之后的几种语文教材多以文化或生活话题进行“主题聚合组元”。这种编排体例以“语感、语文素养”来替代“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教师如果对教材编撰的演变缺乏了解,对现行教材编写意图认识不够深刻,就又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学中只注重落实人文目标,对文体等形式方面的目标不加考虑,淡化、虚化文体。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冲突”为主题,安排了五篇课文,其中主体课文《寓言二则》(《矛与盾》《鹏蚌相争》)顾名思义是寓言,《小抄写员》是小小说、《大口然的秘密》是科学小品文,而选读课文《我看见了海》是一

6、篇散文,《甘罗十二为使臣》则为话剧。二、文体意识培养之策一一三管齐下自觉的文体意识不是单纯地具备某种文体知识,它是一种综合性语文索养,要在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索养相互交叉、渗透,并实现对学生阅读、写作和交际表达能力的提升。文体意识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应立足课堂,做足课前功夫,并向课后延伸,做到课前、课中、课后三管齐下。1・课前:明确文体意识要求,准确解读教材什么叫文体意识?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金振邦教授指出:“文体意识是指人们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是对读写实践的一种能动的再认识。

7、”文体意识为写作者提供编码程序,也为阅读者为提供暗示解码方式。对学生文体意识的培养,需要依托文本阅读实践进行。因此,教师应当利用教材屮文体鲜明的诗歌、小说、剧本、童话等,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技能。基于以上的认识,作为教师应加强口己的知识储备,除写写教育教学随笔、教学论文之外,自身应具备足够扎实的文体知识和足够丰富的文体阅读经验,方能准确把握一篇篇课文的文体特征,进而准确定位具体的教学冃标,对学生的文体意识进行有意识地、科学地渗透。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一剧本时,教师首先必须了解剧本这一文体的特点,感受剧本对台词的推敲,对情

8、节发展的安排,并梳理剧本《负荆请罪》与历史故事“负荆请罪”的联系与区别,方能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定位“用抓主要戏剧冲突、揣摩人物潜台词的方法阅读剧本,从而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