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

ID:50590418

大小:25.27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3-12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_第1页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_第2页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_第3页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_第4页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物传记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传记的定义和分类】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可分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自己撰写的。从表达方式看,有的传记,一面记述人物的经历,一面加以评论,这种传记则被称为“评传”。如:卞毓方的《留取丹心照汗青》,朱志敏的《铁肩担道义》。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传记的阅读要】根据传记的文体特点和新课标,,传记的阅读要求是: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 4.通过分析作品的选材、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艺术形式,了解作者这样处理的意图;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

3、精神,能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艺术处理提出自己的看法。(探究,答题方法:观点+文本的材料+总结)人物传记类文本是高考实用类文本的一种类型。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而人物的性格、品质、思想、成就等往往是从多方面体现出来的。而对这“多方面”的概括与提炼恰恰成为了高考试题的考点。探究能力是《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考点,《考试大纲》说,指出探讨疑点难点,有所发现和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本文就从如何做“哪些”题和如何做探究题两个角度谈谈高考实用类人物传记类文的答题技巧。一般有四个题,123为内容题4为探究题首先谈如何做“哪些”题。

4、题型1:内容题我们来看下面的几个题目: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从文中看,哪几件事对杨守敬的学术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6分)山东卷《我所认识的梁漱溟》作为一篇评传性文章,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认识”梁漱溟的?这样写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6分)江苏省通州市第二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杨丽萍:舞蹈是种信仰》“舞蹈是种信仰”,文章在哪些方面表现了杨丽萍的这一观念?请简要叙述。(6分)江苏省兴化市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卷《苦闷灵魂的呼声》从全文看,朱自清为什么苦闷?他苦闷的灵魂发出了哪些呼声?(6分)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人物传记类文本都有“哪些”题,那么怎样做人物

5、传记类文本中的“哪些”题呢?我们先来看江苏卷《晚清学人杨守敬》题目的答案:(1)青年时代接触考据学,临摹《舆地图》。(2)赴京参加会试,结识了许多名流学人。(3)在日本搜访典籍,校勘珍本。(4)第七次会试失败后,绝意科举,专注学问。从上面的答案我们可以梳理出一些信息:(1)分值6分,回答了4个方面。这告诉我们,6分的题目,回答的角度绝不可能只1个角度,一般要有3个角度。(2)用(1)、(2)、(3)这些序号排列答案。这告诉我们,这种序号排列答案的答题形式更有助于阅卷教师较快找到得分点,这能够取悦于阅卷教师,容易得到“感情分”。(3)黑体字部分,是

6、按照时间的顺序排列的。这告诉我们,答案有一定的蛛丝马迹可寻。那么,答案的蛛丝马迹在哪里呢?这要看人物传记的特点与具体文本的特点。人物传记的主角是人物,表现人物的方法就是蛛丝马迹。表现人物的方法有哪些呢?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细节描写,性格、品质、思想、成就,时间、空间、逻辑,若干事例等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方式,抓住这些蛛丝马迹就能够找到思考的角度,从而寻求到题目的答案。有时候,从具体文本的特点入手也能够寻求到题目的答案。如以下几种:(1)几个段落呈并列式排列,每段开头的句子整合到一起,就是答案。(2)一个段落中,各层

7、的层意就是答案。(3)一个段落中,相同结构的句子就是答案。(4)一个段落中,重复出现的词语所统领的句子就是答案。(5)一个段落中,多个分号隔开的句子就是答案。为什么以上所列会成为答案呢?因为这些段落或句子从形式上看恰好与并列的“哪些”吻合。以上所讲,几乎纯粹是考试的技巧,但这些技巧恰是很多问题的答案所呈现出来的共同的特征。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捷得做出答案。以上所讲,对做其它文本的“哪些”题也有帮助。但是,要想更科学合理的做出正确的答案,还需要从具体文本、具体题目入手。平时多总结,多培养概括能力才是最可行的办法。探究能力,《考试大纲》指出了具体要求:

8、(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那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