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诵读一学.doc

诗词诵读一学.doc

ID:50630412

大小:4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3

诗词诵读一学.doc_第1页
诗词诵读一学.doc_第2页
诗词诵读一学.doc_第3页
诗词诵读一学.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诗词诵读一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词诵读一《长相思》《无题》学案第一单元“诗词诵读”解析执笔:曾敏时间:2012-3-21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背景介绍】“长相思”是词牌名。调名取自南朝乐府“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多写男女相思之情。又名《相思令》、《长相思》、《双红豆》、《吴山青》、《山渐青》、《忆多娇》、《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等。双调三十六字,前后阕格式相同,一韵到底。历史上著名的《长相思》词令作者有白居易、陈东甫、林逋、晏几道、万俟咏、纳

2、兰性德、李煜、王灼、欧阳修等。【诗意品析】【注释】汴水:水名,一名汴渠、汴河。唐时西通河洛,南达江淮。泗水:源今山东泗水,南流注入淮河,经大运河入长江。  瓜洲:渡口名。在江苏邗江,与镇江隔江相望,是大运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唐开元以来为南北水运要冲。  渡头:渡口。  吴山:泛指江南群山。【大意】离人驾着舟楫别家远行,思妇相思绵绵、别恨缕缕。离人从洛阳南下,愈行愈远。思妇的离愁别恨也随着汴水、泗水,流啊!流啊!流到瓜洲,流到江南……流水悠悠,思恨悠悠,明月当空,人独倚画楼,没有一点儿睡意,只是苦苦地

3、思念着,思念着……这种思念大概要盼到离人的归来才能罢休啊!【品析】《长相思》,写一个闺中少妇,月夜倚楼怀人,充满无限深情。上阕写景,寓情于景。用三个“流”字,写出水的蜿蜒曲折,也酿造成低徊缠绵的情韵。既写少妇之夫外出,随汴水、泗水,到了很远的地方;同时也暗喻少妇的心追随丈夫的行踪愈行愈远,直到天末吴山,仍是愁痕点点。在朦胧的月色下,映入她眼帘的山容水态,都充满了哀愁。下阕直抒胸臆,表达少妇对丈夫长期不归的怨恨之情。用两个“悠悠”,更增添了愁思的绵长。“恨到归时方始休”一句,与《长恨歌》“天长地久有

4、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有异曲同工之妙。“月明人倚楼”,既是画景也是情语,4诗词诵读一《长相思》《无题》学案那一派流泻的月光,更烘托出哀怨忧伤的气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显示出这首小词言简意富、词浅昧深的特点。五字包拢全词,从而知道以上的想山想水,含思含恨,都是人于明月下倚楼时的心事。这篇作品是中唐时期比较正规成熟的词作。以月下脉脉的流水映衬,象征悠悠的离情别绪,深深的思念和由此产生的绵绵的怨恨,又频用叠字叠韵,更加抒发悠悠不尽的“思”和“恨”,表现人物的复杂感情。 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5、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故又称李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樊南子),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受人排挤,潦倒终生。晚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有《李义山诗集》。与

6、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诗意品析】【大意】译文1聚首多么不易,离别更是难舍难分;暮春作别,恰似东风力尽百花凋残。4诗词诵读一《长相思》《无题》学案春蚕至死,它才把所有的丝儿吐尽;红烛自焚殆尽,满腔热泪方才涸干。清晨对镜晓妆,唯恐如云双鬓改色;夜阑对月自吟,该会觉得太过凄惨。蓬莱仙境距离这里,没有多少路程,殷勤的青鸟信使,多劳您为我探看。译文2见面

7、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也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完成灰时象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方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即。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来往传递消息.【品析】一般人都认为,这是古代爱情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佳作之一。“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离别时的难堪情境,两个“难”字,真切写出诗人

8、与情人难以相见更难以分别的情景。而这个离别在即的时刻竟又发生在春风“无力”、“百花”凋零的时节,岂不令人倍感神伤!“东风无力”“百花凋零”,触景伤情,加重了离别的怅恨,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