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吴哥古迹:重生故事里的中国面孔.doc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吴哥古迹:重生故事里的中国面孔.doc

ID:50655010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3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吴哥古迹:重生故事里的中国面孔.doc_第1页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吴哥古迹:重生故事里的中国面孔.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文摘(异域)吴哥古迹:重生故事里的中国面孔.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吴哥古迹:重生故事里的中国面孔 金昭宇的安全帽仿佛是他的名片,他在工地上干活的时候,经常因为这顶帽子被人认出来。  “你是中国人吗?为什么在这里?”别人问他。  透露身份的安全帽上印着9个汉字——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金昭宇是该院的文物保护工程师,问他的人是中国游客,“这里”是柬埔寨吴哥古迹。  2011年开始,金昭宇进入吴哥古迹保护中国工作队,介入茶胶寺保护修复项目。他每年要在炎热的暹粒工作长达数月,皮肤晒得黝黑。  这批中国“文物医生”为茶胶寺开方祛病,让它重新健康地挺立在吴哥古迹文物丛林中。    国际行动拉开大幕  吴哥古迹保护国际行动起步于1993年,中国是最早的

2、参与者之一。26年来,中国已经先后完成周萨神庙、茶胶寺两个大型保护修复项目。去年,吴哥古迹最核心的遗址——王宫遗址的全面保护修复,也交给了中国工作队。  虽然从2011年就开始研究茶胶寺,在图片和视频中无数次看过这座石头庙宇,但当金昭宇2013年第一次站在茶胶寺脚下时,那种震撼依然“无法用言语描述”。  茶胶寺是吴哥古迹中最雄伟的建筑之一,用石头层层累积,构造出高达45米的“庙山”。寺庙须弥坛顶层的五座高塔用硬质砂岩建造而成,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十分独特。  1992年,吴哥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时柬埔寨内战甫歇,经过多年战争的影响,吴哥古迹已处于濒危状态。柬埔寨求助

3、于国际社会,1993年,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拯救吴哥古迹的国际行动。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就此拉开大幕。    为未来留出空间  在广阔的吴哥古迹遗址群上,如今活跃着20多个国家的保护工作队,中国是其中之一。  金昭宇说,各国在合作的同时,心里也在暗暗较劲——吴哥是一个世界先进遗址修复技术和理念的竞技场。在这个竞技场上,中国坚持的修复做法,逐渐得到吴哥古迹保护与发展国际协调委员会(ICC)专家组认可。  茶胶寺属于吴哥独特的庙山建筑类型,建筑整体前倾,这导致建筑中最先坍塌的总是屋顶两侧的山花和承受巨大压力的门柱。为了预防坍塌,中国工作队选择用钢筋

4、将山花箍紧,对门柱做外部钢结构加固,相当于用钢材将这些部位“拦腰抱住”。  有的专家提出,应该直接在石头之间打锚杆,“钉”在一起,再用环氧树脂粘牢。这样外部完好无损,不会影响美观。  金昭宇解释,选择外部加固是因为“可逆”,能最大限度减少对文物本体的破坏。打锚杆则钻破了有数百年历史的石构件,如果某天倒塌,这个洞口可能导致石构件完全摔碎。  这一做法最终在去年得到了ICC专家组的认同。“我们说服了他们。”金昭宇说,执着的中国工作队让国际专家认识到,中国做的是保护,而不仅是修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水泥曾在古建修复中风靡一时,如今已经被抛弃,因为它对文物的影响是不可逆的。慎

5、用技术,是因为文物古迹的寿命,比任何新修复技术的发明周期都长得多。中国工作队希望在最好的修复技术诞生之前,用拙朴而谦逊的办法为吴哥古迹续命,为未来留出空间。    承担核心修复任务  世界诸国合力保护吴哥古迹数十年,仍有一个秘境无人触及——王宫遗址。  各国工作队此前的保护修复以寺庙为主,属于吴哥王朝的宗教断面。而王宫遗址反映的是王朝的生活断面,从未被深入地进行价值挖掘。2  2018年1月,中柬签署协议,王宫遗址被正式交给中国工作队进行考古、修复。“王宫遗址是吴哥文明的核心、都城的心脏,相当于紫禁城的地位,足见对中国的信任。”吴哥古迹中国工作队考古负责人王元林说。  摆

6、在眼前的不仅是一份信任,也是中国工作队遇到的最大一次挑战。难度在于对王宫的了解近乎空白,唯一的史书也没有详细记载,眼前的工作没有任何史料可以参考,连王宫的布局都不清楚。  中国工作队首先要对王宫进行全面考古,弄清围墙、塔门、空中宫殿、水池等的状况。另外,据此前的考古结论,王宫不是一次建成的,而是建立在早期建筑的基础上,这也需要考古挖掘来证实。  王宫遗址修复项目预计将在年内启动,历时漫长的11年。修文物是一个在废墟上重现历史、在断壁残垣中精雕细琢的过程。吴哥古迹每一次大规模修复之前,总是安静地进行考古发掘。    两国队员的友情  吴哥古迹的工地上,当地工人每天自己带午饭

7、,用塑料袋装一袋米饭,主菜几乎永远只有烤鱼,有时会做点酸菜汤。为了给工地上的当地工人改善伙食,中国工作队每天采购肉、菜,自己做给工人吃,保证他们每天能吃到肉。  在柬埔寨工作时间久了,中国工作队对朝夕相处的当地工人有了感情。“我们希望吴哥古迹的工作一方面能够保护文物,另一方面也能给当地百姓带来生活的改善。”金昭宇说。  有一次,工地拆卸脚手架,一批木板需要处理。工人问队员,能不能把木板带回家。中国队员这才知道,很多工人家里的墙壁都是用茅草做的,他们希望能用木板替换掉茅草。自那以后,队员将所有弃用的木板都送给工人。工人的回馈,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