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

ID:50677842

大小:3.33 MB

页数:40页

时间:2020-03-14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_第1页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_第2页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_第3页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_第4页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ppt课件 (2).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一、疾病概述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是指乙肝病毒(HBV)直接或间接诱发的肾小球肾炎,并经血清免疫学及肾活检免疫荧光所证实,并除外肝、肾两种疾病无关同时存在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病因引起肝肾病变的一种疾病。2二、乙型肝炎病毒概述是一种DNA病毒,只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大颗粒:Dane颗粒,完整的HBV颗粒,由包膜(HBsAg)与核心(双股DNA、DNA聚合酶、HBcAg)构成。小球形颗粒丝状或核状颗粒由HBsAg组成,不含核酸无感染性3乙型肝炎病毒结构4完整的一圈病毒

2、DNA含有3200对核苷酸,有4个开放阅读框架,包括S区编码HBsAgC区编码HBeAgHBcAgP区编码DNA聚合酶RNA酶X区编码X蛋白5HBV本身并不具有直接针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肝细胞的破坏和死亡是宿主本身的细胞毒T细胞所致。只有HBsAb才有保护作用。HBeAg以两种形式存在于血循环中30kD的二聚体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四聚体形式与高亲和力的HBeAb的抗体结合6三、发病机制具体发病机制不清,三种观点7HBV抗原与抗体复合物致病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损伤,损伤处可见HBsAg,HBcAg,HBeAg及HB

3、V-DNA沉积。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原位免疫复合物亦常见。8HBV感染导致自身免疫致病HBV侵犯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引起免疫功能紊乱,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肾损伤者可能存在严重的淋巴细胞凋亡,一方面导致HBV清除减少,原位或循环免疫抗原抗体复合物在肾脏组织表达增多,另一方面激活非特异性免疫机制,表达于肾脏组织的HBsAg可吸引非特异性淋巴细胞清除HBV导致的肾损伤。9HBV直接感染肾脏组织致病患者肾活检标本上用HBV-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斑点杂交阳性,Southern杂交阳性及原位杂交阳性均可证实HBV直接感染肾脏。

4、10HBV相关肾炎大体上分为膜性肾病及膜增生性肾病11膜性肾病是由于HBeAg的免疫复合物经由原位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上皮下沉积所致12膜增生性肾病是由于HBsAg及其免疫复合物经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性肾炎的机制在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内皮下沉积13为什么同样是乙肝病毒感染,而不是每个人均发病?为什么乙肝病毒引起的肾脏损伤因人而异?为什么同样是HBV感染,却引起不同类型的肾炎?14笼统的说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力15形成HBV相关膜性肾病的机制宿主的T细胞及B细胞免疫力存在缺陷,无法在HBV释放出大量HBeAg到血液中时,相

5、应的产生足够的高亲和力IgG抗体中和HbeAg,血循环中过剩的HBeAg到达肾脏,由于其大小可通过肾小球内皮细胞的空隙,但过不了肾小球上皮细胞的裂缝而沉积在肾小球上皮下区,后续产生的高亲和力的抗HBeAg的IgG抗体与沉积HBeAg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引起HBV相关膜性肾病。此类宿主常见于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者,多见于一岁以后到小学生。16为什么垂直感染的新生儿少见到HBV相关膜性肾病?17新生儿T细胞,B细胞发育不成熟,产生不了抗HBeAg的高亲和力IgG抗体。18形成HBV相关膜增生性肾病的机制宿主本身可以产生

6、足够量得抗HBsAg的高亲和力的IgG抗体,当抗原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后会和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结合而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由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清除过程中存在缺陷,以至于不能有效清除,含有大量HBV表面抗原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被滤过,由于其颗粒很大,穿过肾小球内皮细胞就沉积在内皮下,从而引起膜增生性肾病。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清除能力下降多见于成年人,因此HBV相关膜增生性肾病多见于成人。19四、病理类型最常见的是膜性肾病,膜增生性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均有报道。20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

7、性肾病A.肾小球细胞数不多,毛细血管外周襻僵硬、增厚,节段系膜区增宽,基质略增多;B.肾小球基底膜上皮测弥漫嗜复红物及“钉突”形成21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增生性肾病A.肾小球基底膜区明显增宽、分叶,系膜及内皮细胞数增多;B.增宽的系膜区嗜银性增强,毛细血管外周襻分层,内皮下较多,少量上皮侧嗜复红物沉积22HBV相关膜性肾病的病理变化。光镜下除可见弥漫性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及钉突外,增厚的基底膜常呈连环状,并伴有明显的系膜增生免疫荧光检查初见IgG及C3呈颗粒样沉积外,常有IgM、IgA和C1q沉积于毛细血管壁和系膜

8、区。电镜下可见大块电子致密物分布于上皮下、基底膜内、内皮下及系膜区,有时可发现病毒样颗粒并可见管网状包涵体,提示与病毒感染相关。不典型膜性肾病23五、临床表现显著的肾性蛋白尿或者肾病综合征。发病时肾功能正常,肝病表现可从病毒携带者到不同程度肝损害。血清转氨酶水平正常或者轻度升高(100-200IU/L),肝活检提示慢性活动性肝炎,部分有肝硬化。儿童病例多可自行缓解,10年缓解率可达8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