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李广.ppt

《史记》选读——李广.ppt

ID:50737580

大小:135.01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3-13

《史记》选读——李广.ppt_第1页
《史记》选读——李广.ppt_第2页
《史记》选读——李广.ppt_第3页
《史记》选读——李广.ppt_第4页
《史记》选读——李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史记》选读——李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李 广学习目标1.了解李广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2.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3.进一步加深对“英雄悲歌”话题的理解4.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一部分虚词的用法。5.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李将军列传》概要《李将军列传》是《史记》中久享盛誉的名作。作者以赞颂的激情、错综变化的笔法,多层次地描绘了李广传奇的、悲剧的一生,塑造出古代英雄的高大形象,卓立千古,彪炳万世。本篇列传围绕着精于骑射,勇敢作战;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凡三个特点,刻画了李广这样一个作者理想的一代名将的英雄形象,而对李广的坎坷

2、一生,尤其是对他以及他整个家庭的悲剧结局,表现了无限的惋惜与同情,对汉代皇帝用人制度进行了有力地批判。同时,作者在李广坎坷悲惨的一生际遇中,也寄寓了自己的满腔悲愤与辛酸。自学文本1-7段,理解梳理各种文言现象,并理解文本。把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找出并写出所通的字(1)上山陈(2)三人亡马步行(3)李广上马与十余骑犇射杀胡白马将(4)莫府省约文书籍事(5)而其士卒亦佚乐(6)行十余里,广详死解释下列常见实、虚词的含义(1)故槐里,徙成纪(2)广家世世受射(3)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4)用善骑射,杀首虏多(5)秩八百石(6) 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7)还,赏不行(8)

3、 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9) 皆以力战为名(10)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11)中贵人将骑数十纵(12) 匈奴追射我立尽(13)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14)虏多且近(15)即有急,奈何(16) 今皆解鞍以示不走(17)是时会暮(18)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19)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20)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21)单于素闻广贤(22)因引而入塞(23)於是至汉,汉下广吏(24)吏当广所失亡多(25)广亦竟射杀之指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2)广令诸骑曰:“前!”(3)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4)用坚其意(5)士卒

4、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6)络而盛卧广(7)尝夜从一骑出(8)霸陵尉醉,呵止广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2)置广两马间(3)为虏所生得诵读课文8-13段把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找出并写出所通的字(1)诸将多中首虏率(2)广为圜陈外向(3)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4)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5)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6)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7)胡虏益解解释下列常见实、虚词的含义(1)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2)专以射为戏,竟死(3)度不中不发(4)用善骑射,杀首虏多(5)行可数百里(6) 告广曰:“胡虏易与耳。”(7)胡虏益解(8)而广意气自如,

5、益治军(9) 博望侯留迟后期,当死(10)岂吾相不当侯邪(11)且固命也(12) 岂尝有所恨乎(13)乃自以精兵走之(14)今乃一得当单于(15)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16)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17)急诣部(18)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19)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20)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21)遂引刀自刭(22)无老壮皆为垂涕(23)其李将军之谓也(24)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2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26)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27)南绝幕指出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并解释(1)后大将军(2)南绝幕(3)鞭马南驰数十里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1)  其

6、射猛兽亦为所伤云(2)后大将军一词多义通读文本,完成思考题1、本文主要记述了李广的哪些生平事迹?2.李广一生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作者为什么只写下了三个完整、生动的战斗故事?3.简析李广的形象4李广的悲剧人生给你什么启示?李广的功过分析李广的功劳主要表现在他一生力战数十载,七十余战争中经历的血与火的考验。但是,李广在面对重大事件时,常常做出不怎么理智的决定,换句话说,李广的性情更像是随心所欲的江湖游侠,而不是一个严肃规整的将军。首先表现在李广治军的风格上,就是李广虽然对士卒宽仁,但是,程不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李广治军的害处,“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李广又一

7、次出雁门击匈奴,不事先了解匈奴兵力,而被匈奴多倍兵力围击,伤亡很多,自己也被生擒,在定襄一战中又遭到匈奴围困,不多久,他手下的吏士居然“皆无人色”,这可以对比李陵最后一次战役中,他手下士卒的表现。李广又一次表现出“意气自如”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而最后也是落了“广军覆没”的结果。这些失败这样惨重,有客观原因,但是也和李广治军不严有关系。其次还表现在李广在政治方面的欠缺,不杀投降的人,一直是历史上的军事原则和政治原则,但是李广自己也说平生最大的恨事就是“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余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这件事情,就连望气者也这样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