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

ID:50740588

大小:2.66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3-13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_第1页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_第2页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_第3页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_第4页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1.1 从自然数到有理数(1)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从自然数到有理数自然数的两类主要作用计数和测量标号或排序计数:可以一个一个数的数测量:长度、体积、质量、温度等排序:年份、名次等标号:学号、门牌号、邮编等美丽夜景海中平台风和日丽这些是杭州湾大桥的效果图,它于2003年6月8日奠基,计划于2008年建成通车.请大家阅读后面这段报道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3年6月8日奠基,是一座全长36千米,双向6车道的高速公路斜拉桥。设计日通车量为8万辆,时速100千米,总投资约107亿元,使用寿命100年以上,建设工期预计5年左右.这座大桥将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座跨海大桥。问题1、

2、你在这段报道中看到了那些数?问题2、这些数都分别属于哪一类数?2003年6月8日,36千米,6车道,8万辆,100千米,107亿元,100年,5年,自然数.36千米,6车道,8万辆,100千米,107亿元,100年,5年表示计数和测量;第一.2003年6月8日表示排序.,第一.做一做:下列句子中用到的自然数,哪些属于计数?哪些表示测量结果?哪些属于标号或排序?1、2002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003所;2、小明哥哥乘1425次列车从北京到天津;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中国银行大厦高368米,地上70层,至1993年为止,是世

3、界第5高楼。2002属于排序,2003属于计数.1425属于标号.368表示测量结果,70属于记数,1993属于排序,5属于排序.4.宁波的区号是0574,邮编是315000;0574,315000都属于标号.想一想:在解答下列问题时你会选用哪一类数?为什么?1、小华和她的7位朋友一起过生日,要平均分享一块生日蛋糕,每人可得多少蛋糕?2、小明的身高是168厘米,如果改用米作为单位,应怎样表示?(1.68米)自然数已不能满足生活实际的需要,数需要扩展!明确: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例如:小学学过的小数(除∏外)都可以化为分数

4、,例如:合作学习:1.你能帮小慧用自然数列出算式吗?2.你能帮小慧用分数列出算式吗?仔细寻找条件1、先从温州出发,坐大巴到杭州,然后乘坐T32次火车到北京,路程、速度和时间:温州杭州北京400千米车速100千米/时18:25出发2、到了杭州并不能马上上火车,市内交通和检查进站要花去40-50分时间.我最迟什么时候从温州出发呢???用自然数列算式:400÷100=4(时),18时25分-4时-50分=13时35分.用分数列算式:行程问题示意图1、已知盐的单价为1.6元/千克,糖的单价为3元/千克。小红想买0.5千克盐和2

5、千克糖,她给售货员10元,售货员找给小红4.2元,小红对售货员说:“阿姨,您多找了1元钱!”你知道小红是怎样计算的吗?解:10-1.6×0.5-3×2=3.2(元)练一练:2、由于商场在搞活动,一件衣服的价格先上涨了10%,后又下降了10%,则此时这件衣服的价格比原价是贵了还是便宜了?练一练:课内练习:2、一张课桌桌面的长与宽大约是几米?先估计,然后量一量,与你的同伴比一比,看谁的估计更准确些。请算一算,宽是长的百分之几?3、请举一个实际例子,说明只有自然数、分数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需要。1、鸟类中最大的蛋是

6、鸵鸟蛋,一个鸵鸟蛋的质量大约是1500克。如果改用千克作单位,应该怎样表示鸵鸟蛋的质量?小结: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有什么体验或收获?1、了解自然数和分数是由于人们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感受数还需作进一步的扩展。4、生活中离不开数学!2、了解自然数和分数的应用,能区分哪些自然数是计数和测量,哪些是标号或排序。3、明确分数和小数是同一种数,有些分数和小数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补充练习:(1)1+2+3+4+5+……+1000(2)2+4+6+8+……+2000(3)+++……+(4)+++……+12×311×213

7、×419×1011×313×515×7197×99数的出现是由原始人所看到的一头一头牛,一个一个的果实都包含着数量的关系。但当时人类對周围存在着的数量关系的认识不深,只有一些模糊的感觉。最初,人类只能认识“有”还是“沒有”,后来渐渐分辨出“多”与“少”。这种对“多”与“少”的判断还是十分粗略,算不上是“数”的活动。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鉴别“多”与“少”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怎样才能确定分辨出两堆东西哪堆多、哪堆少?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两堆東西一对一地进行比较。这种一对一对应的比较方法,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对“数”的体验

8、。这种体验不仅可以比较两个东西的多与少,而且还可以发现相等的关系。数的起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