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书育人与读书做人.docx

谈教书育人与读书做人.docx

ID:50908028

大小:35.31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5

谈教书育人与读书做人.docx_第1页
谈教书育人与读书做人.docx_第2页
资源描述:

《谈教书育人与读书做人.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教书育人与读书做人“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打开《格言联璧》,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样一句格言。西汉的刘向曾说:“少而好学,如日初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有追求的人,一生应是与书相伴的。教师是知识的播种者、智慧的促生者、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领者。因此,教师不应自甘平庸。一个好教师,就应是一位不折不扣的读书人,一位“嗜书如命”的人。                        教书育人是一个传统的话题,也有很多人将教书育人

2、理解为传授知识,对书的理解也往往局限在书本知识上,对人的教育也一般是由班主任完成,大部分也局限于日常的行为规范。这种观点在当今的教育中往往会遭遇“非礼”。在今天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我们对“教书育人”中的“书”也应作出新的解释。“书”的学习有三类:一类是课堂内书本学习,一类是课外各种活动的学习,第三类叫潜在课程的学习,也就是师生之间潜移默化学习。它反映在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潜在课程隐含于我们在校内所作的事情之中,它可能被学习得很好,并且比明显的课程的明确目标显得更为长久”。所以我们当今的学校老师应当

3、注意课堂内外、生活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包括自身的人格对学生的潜在影响。                教书育人是一种教学行为,其行为主体是教师,因此教书育人是单向引导,不符合现代所谓“双向引导,“双向疏导”的原则。“教书育人”如果配之以“读书做人”,教育效果也许就会好得多,因为这样师生就可以有一个共同的坐标。“读书做人”不仅是对学生说的,也是对老师说的。也就说,每个人学会“读书做人”是一辈子的事。其实“读书做人”就是老师既教会学生读书又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学会读书与做人不能分,“读书做人”易于为学生所接受,而

4、对教师来说,要使学生学会读书做人,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而后才能真正教书育人,否则把教书育人变成以教育者自居的单向引导,是收不到教育效果的。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学会了读书做人才能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一种教学行为,其行为主体是教师,因此教书育人是单向引导,不要做到教书育人,首先引到学生在学会读书做人上下功夫,读书做人中,做人又是关键。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会做人不能满足于向学生提出一些单纯的大学目标,因为这

5、样有可能脱离实际。学会做人要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需要出发,这样就较易为他们所接受 。                                          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自身不断成长成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岁月中,好书是我们每个人无声的师长、朋友。生活会因读书不再贫乏、空虚,生命会因读书不再贫弱、苍白,人生会因读书不再孤独、无奈。在读书中,我们可以找到精神的家园、情感的寄托,体验到风景之外的风景。在“大风起兮云飞扬”中,我们感受黄土高原的雄浑,在“风吹草低见牛羊”中,我们感受内蒙草原的辽阔,

6、在“小桥流水人家”中,我们感受江南水乡的柔美;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中,我们感受人生志向的远大,在“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中,我们感受人生无悔的豪放,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中,我们感受人生无奈中的欣慰。在读书中,我们领略着前人的聪明与灵气,体味着前人智慧的光芒,丰富了自身的人生情感,砥砺了自身的高洁情操;在读书中,我们被灵秀的诗意所浸透,被哲理的文字所折服,提升了自己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自己的精神品味。                                        

7、                           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旅程中,好书是我们向名师学习,与名师对话交流的平台。名师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高手,更是极具人格魅力的教师。他们拥有鲜活的、时尚的教育理念,他们以自己高尚的灵魂和言行感染着、影响着青春岁月中那些富于进取思想的学生,为他们的一生奠基。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让我们明白了教育的大爱: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读肖川的《受过教育的人》让我们明晓了“受过教育的人”的含义:他严正而

8、又宽容,深邃而又单纯;执着而又潇洒,真诚而又练达;他勤勉而又从容,刚毅而又柔情;豪放而又儒雅,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他是具有民主的性格的人――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勤于反思,服膺真理,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人;一个有胆、有识、有情、有义、有趣的人。读《陶行知文集》让我们读懂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让我们懂得了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