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doc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doc

ID:50920524

大小:39.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16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doc_第1页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doc_第2页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医生之间都会存在分歧,更何况医生和其他没有医学知识的孩子父母之间,因为紧张和担心,家人之间都会产生质疑,更何况本为陌路人的医生和患者之间。孩子一发烧,大部分家长的愿望是孩子早点退烧,觉得烧退下来了,孩子就恢复了健康,自己就安心了,所以就不顾一切的想给孩子退烧。不管发烧是什么原因。在很多人眼里,打针才是真正的治疗,打上针了心里才踏实,孩子发烧医生不打针就是不负责任。这种心态其实蛮普遍,2013年5月沈阳一个家长,就因为自己孩子高烧不退,对医生拳打脚踢导致脑震荡。2013年11月,佛山一老医生因为拒绝给一孩子开吊针,被孩子爸爸打伤。也就在昨晚,去年大年初三,我们医院急诊科一个医生,因为接诊

2、一个发烧的孩子没有开吊瓶,被认为是不负责而遭到家长的殴打。在计划生育以后,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着几代人的关爱,我作为一个儿科外科医生,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做出的医疗决策,在有儿童内科医生认同的情况下,都会被自己家人质疑。试想,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她们会怎么看待这个医生?如果我不是孩子的父亲而是别的医生,面对这样的质疑,甚至还要面对殴打,还会愿意这样坚持原则吗?下面正好有一次这样的经历。去年年前,妻子休假带着孩子回娘家了,走之前我感觉孩子已经有点呼吸道症状了,到娘家第二天就出现高烧,迅速烧到40.2度,并叫喉咙痛,一边的耳朵疼。这是孩子第一次不在我身边的时候生病,经

3、过幼儿急疹那一次,以及此后多次的验证,家人终于确认我不仅是孩子他爹,还真的是一个儿科医生,所以在孩子健康问题上我已经拥有了话语权,所以孩子妈妈第一时间打电话给我了。和所有的家长一样,我听到自己孩子生病的第一反应也是心急如焚,但视频里也只能看到她病恹恹的躺着,其它情况都不清楚,我一面叫继续观察体温情况,多喝水,物理降温(当时我也认为发烧应该物理降温,如果不是自我学习我现在也还是这样认为),多休息,体温太高了就给退烧药。因为孩子走之前已经有些呼吸道的症状,又叫耳朵疼,还刚坐了飞机,我担心呼吸道感染合并中耳炎,就嘱咐如果第二天还高烧的话就去医院看看。到了第二天,孩子仍然持续高烧,我联系了当地

4、儿童医院的同学,让妻子带着孩子去找他,他也是外科医生,他又带着孩子找了一内科主任帮忙看了,验血白细胞1.8W,中性粒细胞比例也高,考虑化脓性扁桃体炎,建议打针,开了头孢噻肟钠,同时开了清开灵颗粒,妻子问我要不要打。我没有看到孩子,在诊断上我完全信任医生,孩子感染症状和指标都有,用抗菌素也没有问题。但化脓性扁桃体炎病原菌以溶血性链球菌为主,首选药物是青霉素,头孢噻肟虽然级别高但未必效果更好,虽然孩子有高烧的症状,但没有病原学基础上,直接上头孢三代针剂在我看来还是有些过了。孩子也能进食,既往她也用过阿莫西林,我就叫她先不打针,回家先吃阿莫西林再观察,至于那个中药,有看我微博的都知道我肯定会

5、直接无视。吃药后当天,孩子仍然是持续高热,妻子又有些坚持不住了,说还是想抱到医院去打针,说人家好歹是内科主任,经验肯定比你多,我顶着压力叫她再坚持,到了第二天下午,体温开始下降并趋向正常,三天后所有的症状都消失了。那家医院是我大学及研究生实习的医院,那个医生说不定也曾经是我的带教老师,在医患关系的现状下,我也特能理解她的用药思路。就像前面讲的,很多人到医院就是要求立马解决孩子的病痛,发烧的就要求早点退烧,不然就要问责医生,甚至拳脚相向,在这种压力下,迁就患者保护自己成为很多医生的选择。在抗菌素指征很明确的时候,有很多种选择,选择更强力的广谱药物,用起效更快的静脉给药,短期效果又快又好,

6、病人欢喜,医生说不定还能获利,皆大欢喜。至于风险,短期内输液反应毕竟少见,远期产生的问题也很难关联到这次治疗上去。而口服阿莫西林,需要做皮试,起效慢,碰上耐药菌机会也大,效果不好可能被质疑,吃力又不讨好,大部分患者都不愿承担任何风险,哪个医生愿意去选择?我把这个经历发到微博上,有北京大医院的儿科同行说,化脓性扁桃体炎自己也会上头孢三代。所以,我即便是去的另外一家医院,找得另外一个医生,也可能是这样的方案。在这样的医疗体制下,医患关系现状下,我们的医疗体系能提供的就是这样的方案。现状是各方利益平衡之后的产物,社会里每一分子都得面对,包括医生自己成为患者之后,否则就要自己去承担额外的风险。

7、而每一次的伤医案发生,只会更坚定更多医生采取防卫性医疗的决心,也就会有更多无辜的患者为那些行凶者的行为买单,这就是冤冤相报,无止无休。当然,患者这么迷信输液和抗菌素,医疗界并不是清白的。这些技术应用都是近代的事情,传播医学知识的主体还是医疗界,民众的观念还是来自医生们的潜移默化,在中国静脉输液和抗生素的滥用是不争的事实。一般而言,年龄更大的人对这两样东西的迷信更多一些,老人们对网络接触得少,观念更新不如年轻人,而这些老人的观念也是由更老的那批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