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现实意义.doc

论语的现实意义.doc

ID:50933589

大小:74.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16

论语的现实意义.doc_第1页
论语的现实意义.doc_第2页
论语的现实意义.doc_第3页
论语的现实意义.doc_第4页
论语的现实意义.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的现实意义.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语的现实意义发布时间:2011-5-611:05:42作者:宗世勇浏览量:1322【字体:大中小】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索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就好像春天永远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询,几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來。这些以课童笔记为主的记录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是人道的启蒙者。他的思想聘大精深。既有崇高的价值理想,乂有切实的百姓H用,是屮国古代思想的结品。孔子的思想,一言以蔽Z,是以治平为本,以仁为核,

2、以和为贵。他的思想是小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礼乐文化的重要根据,价值观念的是TF•标准。伦理道徳的规范所据,构成了屮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价值。《论语》书中的思想观一、《论语》书屮的道徳思想《论语》中认为道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故根本的支撑。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需要内在的动因和外在的动力的结合并促动支撑的。而其社会的发展无外乎需要四个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精神文化。正是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社会的存在发展的支承点。离开这四个支承点,一个社会很难得以维持和发展。在中国传统思想中,一个始终存在的理念是把道徳与政治相结合,以道徳來指导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的贯

3、彻。孔子在这点上是这一思想的发创也表现尤为突出。在孔子的思想里,社会存在发展必然需要经济、军事、制度以及的道徳的支撑,并认为道徳是最重要最根本的支承点,也是核心和主导。《论语•颜渊沪子贡问政。子曰广足孜,足兵,民信Z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广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在孔子看來,任何人的生存、任何社会的维持、任何国家的存在,是需要先具备一运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资料的,“足食”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但同时作为一个国家尤蔑是在战乱纷争的时代,要想不被欺凌和侵略还必须拥有强人的军事

4、力量,“足兵”是维持最棊本的存在;再加上拥有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使民以时在屮国这样的以农立国的农业人国,其国家经济是农业经济,而其发展的条件是必须要具备•个完善的制度來保证•'使民以时”的,从而促使人民安定生产而粮食充足。但在孔子心日屮,认为一个社会、国家光具有丰富的经济基础、强大的军事力量、完备的社会制度仍然不够,而最根本最重耍的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核心、主导是“信是“仁”Z贯彻,即是仁义道徳耍在社会生活得以贯彻、得以普遍。只冇这个核心Z支撑才能让•个社会、国家真止得以生存与发展。孔子认为只有道徳才能够做到“尚贤;只有统治者其有仁义道徳才能衣率、感召人民,才能

5、更好的统治,才能“子欲善而民善27-h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厂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悄匕好礼则民易使也只有道徳作为社会的原则才能治国平天下,“为政以徳,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Z「(《论语•为政》)只有道徳才能使“民信之;’只有道徳原则的贯彻,才能够是整个社会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社会才能安定、稳定。在孔子的社会价值坐标中,仁义道徳是高于其他社会支承点的,爲于-■切价值。道徳窩于生产、经济、利益、军事、艺术、宗教等等。早整个价值体系里,仁义道徳是处于最高的层次,居于最上的地位。孔子身怀救世Z情怀,…方而为社会

6、的存在发展寻求到其支承点的所在,认为社会的存在发展是建立在经济基础、军事力量、社会制度以及道徳精神之匕的,而且在另一方面还同时把道徳做为社会的最根本的支承点。这一思想具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是以后的统治者当作统治国家的思想发扬广大。二、《论语》书中的“仁爱”思想仁爱是扎子思想屮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种高尚的品徳,几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仁爱是一种道徳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徳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徳修养而展开的,一个人想要追求真止的品徳,应该以爱人为主要的丽提J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应该不断的提高口身的修养和道徳,才能够实

7、现道徳的标准,才能够为实现最高境界的仁爱奠上基础。“如有尊施于民而能济众,可谓仁乎,能行五者丁-夭下为仁矣。''几子十分注重人的品格的修养,也是人的徳育教育,认为人的品榕的塑造主要取决丁•道徳的口主性,完善的人格需要不断的积累和道徳的培养,小人和君子的区别在于其道徳思想的培养,同时,仁爱虽然是一种高尚的道徳准则,但却不是不可以追求的,只要努力地提高口己的内在修养,会达到仁爱的境界。孔子还认为,仁爱是最完美的、最善良的精神,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在几子看来,“仁徳”是做人的根本,是处在第一位的。日前,人们在感受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更渴望人性的冋归,得到精神的慰藉。

8、因而注重仁爱Z心的培养,对于善待他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