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配问题评课.doc

搭配问题评课.doc

ID:50952535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8

搭配问题评课.doc_第1页
搭配问题评课.doc_第2页
搭配问题评课.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搭配问题评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搭配问题》评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由我对陈老师的刚才上的课进行点评。虽然只在短短几天内准备好的课,但陈老师的课非常值得我们欣赏的。陈老师从现实生活中衣服的搭配引入,到找到有序的搭配方法,最后通过这种有序思考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陈老师的这堂课最大的亮点就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面我分三大块进行阐述:一、创设有趣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

2、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陈老师主要以下几点体现:1、课的开始,陈老师引用大家所熟悉的“小丸子”的动画人物,每个学生心理都有一种表现的欲望,因此,陈老师这时候提了“你能帮小丸子来搭配以下如何穿衣服吗”这个问题,据我刚才统计学生举手的有()人,可以看出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情绪。2、陈老师不仅在课的开始创设有趣的情境,甚至整个过程也贯穿着趣味的活动,如:在帮小丸子搭配完衣服后,进行搭配早餐再参加生日舞会等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

3、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为了充分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陈老师又用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体现:1、学生本生是个好动的独立的个体,而且三年级学生注意最多只能集中(半个小时左右),因此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在这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动手活动中,陈老师足足用了()来让学生们同桌合作一人摆、一人记录来探究。从而得出结。从平时的试教和今天的观察中,大部分的小组都能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操作,且从刚刚的这个环节中可以看出,每个组的组员都能根据要求积极参与。1、《标准》中提出的要求:“在解

4、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因此在反馈时,陈老师引导的非常好,她先收集了学生的()种方法,且所提的问题是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主要体现在三个小方面:(1)陈老师先出示一份学生用文字记录的出现遗漏的作品,再出示一份有规律、按一定顺序记录的作品,两者进行比较,并让说说感受,学生很自然就明白记录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2)陈老师继续出示一幅用图形连线的作品,再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得出更容易的方法(3)但这时候陈老师问:还有更简洁的方法吗?从而抽象出了用符号来连线更方便。这里陈老师自然的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并且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和符号意识。3、再次让学生回顾,体会有序思

5、考问题的重要性。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数学的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在实际的课堂中,很少讲知识的应用和来源,学生的应用意识淡薄,例如在一次的调查中有道:一种大米每500克售价1.48元,张大妈买20千克这种大米,需付多少钱?被抽测的1900毕业生中,只有75%学生做对,错误的答案五花八门,有0,0592元。有0.000592元、1480000元等等,出现这些错误,除了学生对该题的数量关系不清外,还在于学些学生对0.000592元1480000,究竟是多少钱,缺乏思考,数学应用意识淡薄,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全然脱节。如何增强学生

6、的应用意识,陈老师用以下几点来体现:1、全课陈老师都围绕着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和去生日会这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正是学生平时常常做和遇到的事情,然后从中慢慢解剖,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2、在练习中,陈老师出示了学生们喜欢的早餐,在这里有部分学生发出了”哇“的声音,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很羡慕的表情,而且可见这个练习是贴近学生生活的,所以他们才会自发的产生反应。这样的设计,更能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1、学生在做练习的时候,会很容易思维定势,因此变式的练习也是非常重要的,陈老师就根据这一点,充分利用小丸子要开生日舞会,必须男女进行搭配的,这里,陈老师是把男生和女生打乱,问学生一共有多少

7、种搭法,并且在原来基础上,如果增加一个女孩或增加一个男孩,那么搭配的方法又是怎样。这样不仅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到处是数学,更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含量。纵观全课,陈老师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贯彻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并且关注学生的生成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实的感受知识,体验知识,并积极参与。当然课无完课,因此在本次评课结束之前我与大家提两点思考和疑惑:1、在这节课中,有没有必要出示乘法算式并解释其含义2、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能更好的加强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