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

ID:50984980

大小:7.65 M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3-16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_第1页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_第2页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_第3页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_第4页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州市临床重症救治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ICU林材元2017.11.21PICCO监测参数及其原理概述经肺热稀释技术(TheTranspulmonarythermodilutionTechnique)为新近应用于临床的一项循环功能监测技术通过一个中心静脉导管和一个带有热敏探头的动脉导管,可持续监测CO并同时可测得心脏前负荷(容量状况)和液体治疗反应等这项技术现由德国Pulsion公司推出的PiCCO监护系统上得以实现。概述6.应用此项技术,可计算胸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EVLW)7.ITBV已被许多学者证明是一项可重复、敏感8.比肺动脉阻塞压(PAOP)

2、、右心室舒张末期压(RVEDV)、中心静脉压(CVP)更能准确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指标9.另外,经肺热稀释技术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比较,还有一个优势是前者可有效地应用于小儿CO值测定10.利用CO测定时的脉搏波形作为参考,PiCCO监护系统还可通过对每一个动脉波形下面积(pulsecontour)的计算分析,测得即时的CO值,从而得以实现CO的持续测量。TbinjectiontFemoralarterycatheter股动脉导管(e.g.PV2014L16)Axillaryarterycatheter腋动脉导管(e.g.PV2014L08)Centralvenousinject

3、ion经肺热稀释法:CardiacOutputStewart-HamiltonmethodPICCO技术在测定CO时也采用热稀释方法,只是近,远端温感探头的位置不同PiCCO机器连接示意图中心静脉通道----e.g.PV2014L16(动脉热稀释导管)PV8115(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或者用MX9505T加MX95002电缆PV4046(注射液体温度传感器,partofPV8115)用中心静脉导管等PiCCO机器连接示意图PHILIPSPiCCO模块的连接示意图CentralvenouscatheterInjectatetemperaturesensorhousingPV

4、4046Arterialthermodilutioncatheter(PV2014L16)InjectatetemperaturesensorcableM1646A(PC80109)MX9505TPCCIAP13.0316.28TB37.0AP14011792(CVP)5SVRI2762PCCI3.24HR78SVI42SVV5%dPmx1140(GEDI)625MonitorAPcableMX95002PHILIPSM1006B高压输液袋23001B用Edwards的温感探头(PN606526001)M1012A23002A直接有探头插入冰水中PiCCO模块的连接示意

5、图监测项目和原理:经肺心输出量(CO)经肺热稀释心输出量(CO)是计算各种血液容积的基础参数CO一般根据Stewart-Hamilton方法测量进行热稀释测量时,尽可能快的速度在静脉内注射已知容积的冷溶液(温度至少应比血液温度低10ºC)被记录到的温度降低变化由冷指示剂流经的容积和流量决定热稀释曲线作为结果被绘制出PiCCO系统在动脉内(通常在股动脉内)检测冷指示剂,从而测得CO。监测项目和原理:容积的测量原理温度指示剂可透过血管壁,会受肺间质液体量(即血管外肺水)的影响当指示剂为温度指示剂时,该容量即为胸内温度容量(ITTV)它包括胸腔内血容量(ITBV)和血管外肺水

6、(EVLW)ITBV包括四个腔室舒张末期容量的总和,即全心舒张末期容量(GEDV),和肺血容量(PBV)PiCCO测得的胸腔内血容量(ITBV)是利用GEDV估算而来实验和临床研究都已证明GEDV与ITBV相关良好利用估算的ITBV,一个估算的EVLW可计算出来:血管外肺水(EVLW)=ITTV-ITBVPicco技术获得连续CO的基本原理脉搏轮廓心排血量法(PulsecontourMethodforCardiacOutput)早在1899年,Frank在著名的系统循环模型中,就阐述了动脉压力波形计算心搏量的概念,随后几十年间出现了许多用动脉压力波形测定CO的计算公式,

7、直到1983年,Wesseling再次提出的心搏量同主动脉压力曲线的收缩面积成正比,压力依赖于顺应性及其系统阻力,并作了压力、心率、年龄等影响因素校正后,该方法才得到认可。随后由德国和美国某些厂家生产公式沿用的一起,并逐步转向临床。其波形计算模式(PulseContourAnalysis)t[s]P[mmHg]其公式如下:Sv=AXKSV为每搏输出量ml数,A为主动脉压力波形下收缩面积以mmHg表示,K为常数,与系统血管阻力相关)为消除压力、心率、年龄对阻力的影响,Wesseling对Z值作了如下校正K=a/(b+cxMAP+dxHR+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