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的证治规律回顾性研究.doc

中医药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的证治规律回顾性研究.doc

ID:51015494

大小:2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08

中医药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的证治规律回顾性研究.doc_第1页
中医药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的证治规律回顾性研究.doc_第2页
中医药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的证治规律回顾性研究.doc_第3页
中医药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的证治规律回顾性研究.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胃食道反流病的证治规律回顾性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醫藥治療胃食道反流病的証治規律回顧性研究鄭嘉碧11 黃賢樟22(1.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 2.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高級講師)【摘要】目的:通過文獻研究以探討中醫藥治療胃食道反流病的証治規律,包括中醫病名、主要症狀及証型、病機特點、常用治則及組方用藥等。方法:以「胃食道(管)反流病」、「反流性食道(管)炎」為主題詞,查閱從1996年至2007年10月以前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有關的文獻,再通過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以找出具有可靠性與可比性的文獻進行分析。結果:本文綜合分析了117篇符合本研究範疇的文獻,結

2、果發現反酸為本病常見症狀,中醫病名以吐酸較為合適。本病病因病機乃因情志不暢、飲食失節使肝氣郁結,脾胃虛弱,胃失和降,夾同郁熱痰濕之邪,作用於胃而使胃內容物隨胃氣上逆,酸水泛溢,作用於肺則可併發肺失宣肅,咳嗽氣喘的併發症,病位主要在胃。辨証論治可分為肝胃不和,脾虛氣滯,胃腑濕熱,脾胃虛寒和郁熱犯胃五種常見証型。治療本病的基本治則為和胃降逆,疏肝理氣,清熱健脾利濕以平衡中焦。基本方為旋覆代赭湯合左金丸,並宜隨証加減。常用藥物有甘草,黃連,柴胡,代赭石,黃芩,茯苓,旋覆花,竹茹,党參,大棗,白朮等。【關鍵詞】胃食管(道)反流病 反流性食管(道

3、)炎 反酸 中醫治療 証治規律1引言胃食道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是由胃內容物反流引起不適症狀和/或併發症的一種疾病。在西方國家發病率高,有5-20%,亞洲地區的發病率約5%,近年有上升趨勢。雖然中醫業界就本病的治療報導日漸增多,但是中醫對本病的病名、病因病機、辨証分型以至治療等仍然未有統一標準,對該病証治規律的探討亦嫌不足,因此有必要按照循証醫學的原則和方法,對既住的報導進行分析歸納與總結,探討本病的証治規律,從而填補這方面之不足,以進一步提高中醫治療本病的療效。2研究方法2.1文

4、獻檢索方法以「胃食道(管)反流病」、「反流性食道(管)炎」為主題詞,查閱從1996年至2007年10月以前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有關的文獻,再通過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篩選,以找出具有可靠性與可比性的文獻進行分析。2.2納入標准2.2.1.本文的所有研究對象均需具有典型的胃內容物反流症狀。2.2.2.凡進行診斷及病名統計的文獻必須有詳盡記載患者症狀。2.2.3.凡進行病因病機特點統計的文獻必須有專門就本病的病因病機特點進行分析。2.2.4.凡進行証型統計的文獻必須(1)為辨証論治;(2)明確列出各証型的病例數。2.2.5.

5、凡進行辨証論治治則統計的文獻必須符合上述4.的條件並有明確治則。2.2.6.凡進行辨証論治藥物及配伍統計的文獻必須符合上述4.的條件並有列出治療藥物。2.2.7.凡進行辨病論治治則統計的文獻必須(1)為辨病論治;(2)明確列出病例數;(3)有列出治則。2.2.8.其餘辨病論治的文獻若不符合治則統計條件,但有明確總病例數的文獻則用作辨病論治的方劑、藥物及配伍統計。2.3排除標准文獻所述為未確診病例及文獻中數據有明顯文書處理錯誤。3研究結果4/43.1診斷及病名通過症狀統計發現反酸、燒心灼痛及胸骨後不適是十分常見,納入該統計的病例數為383

6、例,當中又以反酸最常見,有350例,佔總數91.4%。以吐酸病來概括GERD的中醫診斷,既可反映GERD的致病機理,又可突出其臨床特點。而在此基礎上,可配合中醫辨証,隨証治之。3.2病因病機特點綜合十四篇中醫文獻的結果顯示,飲食不節和情志不暢與GERD的關係最密切。飲食不節會影響胃的受納腐熟功能。張景岳在《雜証謨》中言及:「吐酸、吞酸等証,總由停積不化而然」。所以停積不化,就是因為脾胃運化失司,使水穀停滯中焦。此外精神壓力、抑郁或焦慮等情志不舒因素會使肝失疏洩,肝氣郁結從而引起一系列症狀,吐酸就是其中一種。《症因脉治》說:「嘔吐酸水之因

7、,惱怒憂郁,傷肝胆之氣,不能生火,乘胃克脾,則飲食不能消化,停積於胃,遂成酸水浸淫之患矣」。情志不調和飲食不節最終所導致的病理機制是胃氣機失調,當中以胃失和降最為重要。胃氣宜降,使胃腑瀉而不藏,否則容易挾未化之水穀隨胃氣上逆,形成胃內容物反流。總結各文章對GERD的發病、病程和轉歸的敍述,其中醫的病因病機不離情志不暢、飲食失節使肝氣郁結,脾胃虛弱,胃失和降,或可夾同郁熱痰濕之邪,作用於胃而使胃內容物隨胃氣上逆,酸水泛溢而發為本病,作用於肺則並發肺失宣肅,咳嗽氣喘的併發症。3.3辨証論治臨床治療上,由於病人體質、居住環境、生活習慣等不同,

8、以及本病虛實夾雜的特性,使除了反酸外,兼症的差異甚大,因而增加了証型的數目。本文統計了辨証分型治療GERD病例共383例,其中肝胃不和119例(31.1%),脾虛氣滯57例(14.9%),胃腑濕熱56例(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