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

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

ID:51038087

大小:6.78 MB

页数:48页

时间:2020-03-17

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_第1页
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_第2页
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_第3页
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_第4页
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肾脏的泌尿功能、尿的生成及其调节泌尿的意义①排出代谢终产物及体内过剩的物质;②调节细胞外液量、渗透压;③维持稳态:调节水、电解质、pH。肾脏的功能(1)泌尿功能泌尿的过程①肾小球的滤过;②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③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肾单位的构成肾的血液供应腹主A肾A叶间A弓形A肾小球Cap入球小A小叶间A出球小A肾小管周围Cap肾V叶间V弓形V小叶间V肾两套Cap网肾小球Cap:压力高,利于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周围Cap:压力低,利于肾小管重吸收肾单位项目近髓肾单位皮质肾单位主要分布内皮质层外中皮质

2、层数量10%--15%85%--90%体积较大较小入球小A相当较粗出球小A相当较细髓袢甚长甚短第二Cap深入髓质布于皮质部分主要功能尿浓缩稀释尿生成球旁器1.颗粒细胞分泌肾素2.系膜细胞传递信息3.致密斑[NaCl]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10.7-24kPa(80-180mmHg)肾血流量稳定一、有效滤过压ΔPf=(肾小球Cap压+囊内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有效滤过压指促进超滤的动力与对抗超滤的阻力之间的差值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有效滤过压示意图二、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2.

3、囊内压3.血浆胶体渗透压4.肾血浆流量5.滤过系数重吸收与分泌的方式被动转运:单纯扩散、易化扩散、渗透、水的溶质拖曳主动转运:原发性(质子泵、钠泵、钙泵)、继发性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各段肾小管的转运功能部位重吸收近球小管67%的Na+、Cl-、K+、H2O,全部糖及AA髓袢20%的Na+、Cl-、K+,10%H2O远曲、集合管12%的Na+、Cl-,不等量H2O重吸收部位主要分泌近球小管H+、K+髓袢远曲、集合管H+、K+、NH3分泌(一)Na+、Cl-和水的重吸收1.近端小管重吸收约65-70%Na

4、+、CI-和水;其中约2/3经跨细胞转运途径,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前半段;约1/3经细胞旁途径被重吸收,主要发生在近端小管后半段。重吸收的动力:基侧膜的Na+泵二肾小管和集合管中各物质的重吸收和分泌近端小管前半段重吸收NaCl示意图X代表Glu、AA、磷酸盐Cl-等近端小管后半段重吸收NaCl示意图(细胞旁路途径)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Na+、K+、Cl-示意图远曲小管初段重吸收NaCl示意图近端小管等渗重吸收,小管液等渗髓袢降支细段对H2O高通透,对NaCl和尿素不通透,小管液渗透浓度渐升髓袢升支细段对H2O

5、不通透,对NaCl和尿素通透髓袢升支粗段对H2O和尿素不通透,能重吸收NaCl,末端小管液低渗远端小管集合管对H2O低通透,重吸收NaCl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浓缩机制示意图部位: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特点:重吸收溶质多,水不易被重吸收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尿稀释水NaCl20%一、尿液的稀释二、尿的浓缩特点:重吸收水多,溶质留在小管液1.渗透压梯度的形成1.髓袢升支粗段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由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所形成2.髓袢降支细段渗透梯度的形成主要由降支细段对水的重吸收所形成3.髓袢升支细段渗透

6、梯度的形成主要由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及尿素通透所形成4.髓质集合管渗透梯度的形成与尿素的再循环和NaCl重吸收有关动力:髓袢升支粗段对Na+和CI-的主动重吸收。主要溶质:尿素和NaCl皮质部渗透浓度低;内髓部渗透浓度高直小血管—维持髓质高渗递度(逆流交换)1、将溶质大部分保留2、重吸收的水份送回体循环。三直小血管在维持肾髓质高渗透的作用维持肾组织液高渗直小血管带走水而留下较多溶质肾组织液高渗透压是水重吸收的动力ADH水重吸收、尿少(浓缩成高渗尿)ADH水重吸收、尿多(稀释成低渗尿)渗透压梯度的作用

7、尿生成的调节 一、肾内自身调节 (一)小管液溶质浓度水重吸收动力=肾组织液渗透压-小管液渗透压99%糖尿病、ivGlu→超出肾糖阈ivdrip甘露醇、山梨醇→滤过但不重吸收小管液溶质浓度(晶渗压)水重吸收少,尿多渗透性利尿:小管液溶质浓度增高导致渗透压升高造成的利尿。葡萄糖和氨基酸等重吸收在近端小管全部被重吸收,与Na+同向转运密切相关。aa与Glu的重吸收机制相同.血糖正常值:80-120mg/100ml肾糖阈:尿中开始出现葡萄糖时的血糖浓度,正常值:160-180mg/dl。此时部分肾小管达到吸收极限

8、量葡萄糖吸收极限量:全部肾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均已达到极限时的血糖浓度。正常值:男性为375mg/dl,女性为300mg/dl。机制:由于同向转运体数量有限近球小管对Glu、AA、磷酸盐等的重吸收示意图二、神经调节①入球小A收缩为主肾血浆流量肾小球Cap压②近球小体释放肾素肾小管重吸收NaCl和水③近球小管和髓袢重吸收NaCl和水GFR交感N保水③增加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②增加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NaCl①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