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

《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

ID:51168089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9

《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_第1页
《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_第2页
《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_第3页
《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_第4页
《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时代》音乐教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上音乐《中学时代》教案教学目标1.聆听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速度、力度、节拍特点及歌曲结构。2.学会歌曲,并有感情地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加入适当律动并做到互相配合,并勇敢地即兴表演。3.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用自然、明亮、舒展的声音演唱《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2.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体会歌曲内涵,加入节奏重音和适当律动。教学过程:1.导入(1)学生踏着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节奏进教室。(2

2、)教师播放配乐诗朗诵《中学时代》视频,请学生充分体会句中的含义。(3)教师播放音乐,请学生自信并有感情地朗诵《中学时代》。(4)教师采用提问方式导入课题:请学生简单谈谈从小学生过渡到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及目标。2.新课学习(1)聆听《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2)请学生讨论聆听后的体会和感受,并回答问题: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力度如何?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进行评价。如学生回答正确,教师把歌曲中的节奏加以提取,请全体同学用XXXXXX

3、XXXOO

4、节奏鼓掌。(3)再次聆听歌曲或教师范唱

5、,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4)教师提出问题:前八小节歌词的动词有哪些?怎样能把动词的气势唱出来?(在“敲、吹、升、举”这几个字上加上重音记号)请学生按照XXXXXX

6、XXXOO

7、节奏加上重音朗读歌词。3.《新世纪的新一代》歌曲学习(1)学习歌曲前八小节:XXXXXX

8、XXXOO

9、。①请学生打出此节奏,并说出4/4拍的节拍强弱规律。②请同学们在强拍(第1、3拍)上加上重音读节奏并按节拍规律读出前八小节歌词。③听录音或教师范唱,学生学唱前八小节,要唱出节奏重音,尤其是“敲、吹、升、举”四个字。根据歌曲

10、所表达的情绪,改变句子中的断连处理,使歌曲更加坚定有力。并且注意演唱技巧,如:口腔状态,气息的运用,寻找共鸣点。④学习OXXX节奏,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2)请学生听《新世纪的新一代》音频并仔细观察,比较前八小节的音乐与后面音乐的不同,教师简单提示(从节奏、音区上)。学生发表意见,教师评价并总结:歌曲从第九小节起音区提高,节奏拉宽,旋律更加舒展,使歌曲气势更宏大,情绪更激昂,进入高潮。学生讨论并选出歌曲的音乐结构:两个乐段还是三个乐段。(3)简单了解两段体歌曲结构:两个按对比原则构成为一体的曲式结构,称为两段体,又称为单二部

11、曲式。两段体的结构图式:A+B。结构特点:A段:具有乐思初步陈述的性质,音乐平稳,形象单一,为后段的发展留有余地。B段:具有乐思发展的性质,通过主题的发展,在节奏、节拍、调式、调性、音区等方面与A段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主题。两段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种:有再现的两段体,没有再现的两段体,带副歌的两段体。主副歌式的两段体,在音乐上往往采用对比式的写法,在表演形式上常用领唱+合唱的演唱形式。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照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进行简单复述。(4)学生听B段音频,学唱并体会意境。注意各种附点和切分节奏型的区别及正确唱法,注意B段长音要演唱得

12、饱满,气息要长,连贯抒情。在“三角铁”处敲击各种打击乐器或跺脚或互相击掌为歌曲伴奏。(5)练习AB段的衔接处。(6)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全曲。要求:A段要唱出节奏重音,尤其是“敲、吹、升、举”四个字,B段要连贯抒情。(学生可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按单位拍踏步,另一组按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和在“三角铁”处敲击各种打击乐器或跺脚或互相击掌为歌曲伴奏。)(7)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齐唱、领唱+合唱等)(8)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教师

13、可适当提示,如:敲起来、吹起来、升起来、举起来都可加入适当的动作。)4.课堂小结在这节课结束前,请同学们思考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和诗朗诵《中学时代》体现了21世纪中学生的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和朗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