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讲座感想.doc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doc

ID:51181095

大小:1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0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doc_第1页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doc_第2页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幼小衔接讲座感想.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观“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公益讲座有感育儿,是每一位老师和家长长久以来关注的课题。简单的两个字,却是家长一生的心血。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让孩子顺利的过度到下一阶段,在这次的公益讲座中,让我体会颇多。一、寓教于乐,学龄前,我会这样做学龄前期,是幼儿3周岁后至6~7岁入小学前,也就是幼儿园期间,正是我的孩子现在所处的阶段。对于此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正是我最近比较关注的话题。这样的讲座,自然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讲座中,二十幼儿园的赵园长讲座的题目就很吸引我:“聚焦家园同步、幼小科学衔接”。幼儿园和家长保持一致,携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她的观点我非常赞同。比如有的家长会过早开

2、发孩子的各种能力,我是反对的。我认为开发要适度。正如赵园长在“当前家长对幼小衔接认识的误区”中讲到,从生理角度,孩子手部小肌肉发展尚未健全,大量的书写会造成幼儿手部肌肉疲劳等,还有的家长过早让孩子机械性地背诵,让孩子有抵触心理,完全不利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度。再比如,很多家长过早地让孩子学习英语,其实孩子的语言神经发展的仍不健全,过多的语言环境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健康。教育孩子,还要因人而异。这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问题,而是抢跑了,就没有了比赛资格。老人们常说:三岁看老,孩子一定要从小培养。我认为,培养,不是单一的背诵和书写,培养的是一种学习和交流沟通的能力。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任何一方

3、。不能一味的依靠老师在幼儿园的管理,认为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幼儿园,是孩子脱离父母,步入社会的第一步,如何融入陌生的环境,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如何交朋友,这些都是孩子从幼儿园能学到的宝贵经验。孩子还小,不善于总结,我觉得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孩子。如果光靠老师的教导,那么,孩子不都是应该一样的吗?为什么一个班的孩子性格迥异?那更多的,还是家长的教育啊。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学龄前,我不会让他提前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我更多的是希望通过我陪他玩,发现他的一些兴趣、爱好,发展他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玩,并吸收着知识;乐,并吸取着经验。在游戏中寻找乐趣,在乐趣

4、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一、以身作则,学龄期,我要这样做学龄期,是儿童6岁~12岁,也就是小学期间。此期儿童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大部分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是长知识、接受文化科学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正是孩子学习阶段中的起步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尤为重要。讲座中,外国语小学沈校长的“用心力建树孩子好习惯和好性格”引起了我的极大共鸣。沈校长的一席话,让我不禁感叹,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沈校长讲到,很多家长总在孩子面前提及别的孩子如何如何,拿

5、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进行比较,殊不知“比”字本身,就是两把匕首,既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也间接伤害了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的友谊,更会伤害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不是不比较,可以和孩子本身来比,比起上次进步了多少,比起上次吸取了什么经验,这样的比较,我相信是良性的。举一个我教育孩子的简单例子,在零食方面,我很少让孩子吃,但是偶尔吃的时候,我总是会说,“孩子,你很小的时候是不是不能吃,慢慢的长大了,身体有了抵抗力,能吃的东西也多了。知识也是这样,小的时候不会的,长大了慢慢学,一次两次是很难学会的,但是慢慢的,就都学会了,爸爸妈妈也是这样,慢慢的,会的越来越多。”鼓励,远比斥责更能让孩子接受,更能

6、让孩子进步。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学龄期,我不会每天监督他写作业,而是尽可能的培养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孔子言:“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学会倾听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与人合作、自主读书 、认真书写、动手操作、按时完成作业等。总之,不管是幼儿园、小学,或者其他孩子需要经历的各种阶段,我们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引导员,孩子的童年时光很短暂,让我们共同为孩子筑建阳光绚烂的童年!X幼儿园X妈妈2016年6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