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抱怨的教师.doc

做不抱怨的教师.doc

ID:51271801

大小:1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0

做不抱怨的教师.doc_第1页
做不抱怨的教师.doc_第2页
做不抱怨的教师.doc_第3页
做不抱怨的教师.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做不抱怨的教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做不抱怨的教师》读书笔记刘丽民为了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改变职业倦怠的状态;为了给教师增添思想上的养分,心灵上的慰藉;为了给教师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让教师掌握丰富多样的教育素材。本书编委会特组织编写了本丛书,共分为12卷,从12个不同的视角帮助教师成为一个不抱怨的教师、一个积极向上的教师、一个优秀高效的教师。我有幸阅读了卷一《做不抱怨的教师》本书特点1、本书是思想发动机2、本书是成长工具箱3、本书是应用素材库《做不抱怨的教师》卷一目录介绍:卷1:做不抱怨的教师第一章不抱怨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第二章不抱怨工作,获得工作的乐趣第三

2、章不抱怨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第四章不抱怨家人,获得家庭幸福第五章不抱怨压力,获得前进的动力第六章不抱怨环境,人生不败的奥秘第七章不抱怨挫折,为未来铺就道路第八章不抱怨当下,活在快乐的氛围里怨多必失—读《做不抱怨的教师》一书的心得体会刘丽民当我阅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感触颇深,现对照自己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经历,浅谈一些个人的体会:生活中,要一个人“不抱怨”很难。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发发牢骚、吐吐苦水,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来自家人的,同事的,上级的等的抱怨,让我们好像就生活在抱怨之中!其实,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叫做“吸引力法则”。就是说,当一个人在

3、说些负面和不快乐的事时,就会接收到负面和不快乐的事。就好像我们在回声谷里,对着对面的山谷喊:我好烦,好郁闷时,它也会回应我们同样的:我好烦,好郁闷!或许我们可以叫它“对等法则”吧!书中有个事例让我记忆特深:有位叫杨敏的老师,因为生日那天加班很晚才回家,心情郁闷,看到丈夫在看足球赛,顿时对丈夫不停发火埋怨:“喂!你在干吗?不是叫你做饭的吗?你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啊!以前天天这样无所事事的就算了,今天你怎么还这样!。。。。。。”无休止的抱怨,导致她丈夫摔门而去。正是因为她的坏心情,没有合理的疏导,只是一味的抱怨,结果对丈夫造成了伤害,同样也伤害了

4、自己。试想,如果她对丈夫说说今天工作中遇到开心的事,或者同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或者想着虽然因为过生日了还要加班,但是家里有丈夫在,还有他精心准备的生日礼物,那么她心中就会充满爱的温馨。这样,结果就大不一样了吧?所以,你要选择不停的抱怨还是不抱怨呢?说句实话,在没有读过《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之前,我还感觉不到自己的抱怨。当我读过了这本书,才发现自己其实基本上天天都在抱怨。作为家长,我会抱怨孩子不听话,学习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作为妻子,我抱怨丈夫不如别人家的体贴能干;作为老师,我抱怨工作压力大,收入又不高!那些后进的学生怎么老是教不会……在许许多多

5、看似不经意的抱怨中,我们自己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脾气也越来越差。其实,真的静下心来想想,这些抱怨能解决问题吗?孩子不会因为你的抱怨而变得听话,丈夫不会因为你的抱怨变得体贴,学生不会因为你的抱怨,成绩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相反,你的这些负面情绪,只会给别人带去更多的焦虑和不快乐。因为抱怨是会传染的,会影响自己,也会传染给别人!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挑战。在困难面前,我们发出抱怨和不满的声音,能够解决问题吗?不能!那只会使问题越来越糟糕!互相抱怨会对身边的人产生消极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试想,如果将抱怨的精力用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6、不是更好吗?如果我们选择不抱怨,冷静下来,坦然面对问题。会发现有很多我们不停抱怨的事情,其实没什么大不了!解决起来,也很简单,只需换个方式而已。同理,我们经常抱怨的一些人,其实只要换个心态,换个角度,结果发现其实还蛮可爱的呢!认真读了《做不抱怨的教师》这本书后,我最大的收获和心得是这五句话:1、抱怨不如改变。2、觉得别人常抱怨,其实是因为你也一样。3、做一个快乐的人,能掌握自己的思想,开始按自己的规划生活。4、遇到挫折要从容面对,不抱怨、不放弃……只要继续努力,就一定会成功。5、记得感恩,不再自怜。“怨多必失”让我们牢记吧!抱怨不如改变,行动起

7、来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多些理解,多些沟通,多些宽容,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变得有滋有味,多姿多彩!《作文三步法》教师笔记刘丽民一、作文三步法的目标  通过感觉获取材料;运用思维纺织材料;用情感统领材料。二、作文三步法基本思路  先建立感觉系统而非词汇系统。用感觉去理解和诠释词汇,而不是用词汇引导感觉。先建立思维系统而非语法规范思维。用思维去纺织语言,而不是用语言或语法规范思维。先建立情感系统而非道德系统。用情感去升华主题,而不是用主题去定格情感。三、作文三步法内容  第一阶段:感知能力训练(感知物、感知人、感知事);  第二阶段:思维能力训练(分想、形

8、象联想、再生联想);  第三阶段:再生情感训练(爱自然、爱人类、爱社会)。四、作文三步法程序三步骤  第一步:理论训练;  第二步:操作训练;  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