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护砌方案.doc

河道护砌方案.doc

ID:51345318

大小:687.50 KB

页数:43页

时间:2020-03-22

河道护砌方案.doc_第1页
河道护砌方案.doc_第2页
河道护砌方案.doc_第3页
河道护砌方案.doc_第4页
河道护砌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道护砌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翠湖南路(西六路~京包高速公路)宏丰渠桥工程宏丰渠河道护砌方案BUCC北京住忌集编希牡审核: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翠湖南路(西六路~京包高速公路)道路工程3#标段工程项目经理部二O—六年五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2第二章工程概况3第三章施工部署6第四章施工方案9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15第六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8第七章环境保护保证体系及措施25第八章文明施工保证体系及措施28第一章编制依据一、设计文件序号名称日期1《周家巷沟及宏丰渠桥护砌工程施工图册》2015年11月2本工程地质勘察报告2015年4月三、规范规程序号名称编号1《砌体结构工程施工

2、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10《工程测量规范》GB5026-20071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14《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01-56-2001四、其他文件序号名称1海淀区翠湖南路(西六环、京包高速公路)道路工程沿线跨河桥梁防洪评价报告》2相关会议纪要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翠湖南路在桩号K9+166.63处跨越宏丰渠

3、,设计线位内无现状桥,河道下游接崔家窑水库。河道暂未按照规划进行治理,底宽8.8m,上口宽为24m的梯形断面。规划河道护砌底宽为26m,边坡系数为2,河底纵坡为0.0006,糙率为0.025,河深约为4.0m,河上口宽为42m,50年一遇规划洪峰流量为135m7s,规划均匀流洪水深度为2.63m,流速为1.75m/so100年一遇规划洪峰流量为169m3/s,规划均匀流洪水深度为2.99m,流速为1.80m/so翠湖南路跨宏丰渠处,宏丰渠规划河底高程为37.28m,规划50年一遇洪水位为40.36m(非均匀流)。新建一座上部构造3-15米预应

4、力混凝土宽腹T梁桥,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加预应力混凝土盖梁,下接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桩基桩径①1・2叫共计12根;桥墩桩基桩径①1.5m,共计12根,全桥合计24根桩基。桥梁与河道正交,桥梁全长49.04m,宽40米,由两幅独立桥梁组成。设计梁底最低点高程为41.34m。河底护砌顶高程36.87-37.28m,桥下净空4.06m。t11:300K9+142.11K2±W63K9+19115「WM9.04米15001498鲍1川川川川川川川MH1149887gCXJo京俪L0L2%』0*-WW40.36If菇亲WO7.2&-ooyr1800三、气

5、象水文地质情况1、气象水文情况本工程所在海淀区属暖湿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寒冷干燥。海淀区多年平均气温12吒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20°C,最高气温为39.7°Co年均口照2676小时,无霜期211天。多年平均风速2.6m/s,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260mm左右。海淀区多年平均(1956年-2000年)降水量596.5mm,最大降水量为1956年1050mm,最小降水量为1965年347.4mm。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主耍集中在汛期,约占全年降水83%。目前河道内水主要由生活污水组成,流域

6、内洪水主要由汛期内的暴雨形成,洪水一般发生在汛期。工程场区内分布的地表水主要为宏丰渠河水,水面标高为38.09左右,水深约1.15mo工程场区潜水天然动态类型为渗入-蒸发、迳流型,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地表水体渗漏等方式补给,以蒸发及地下水侧向迳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为:6月份〜9月份水位较高,其他月份水位较低,水位年变幅一般为lm左右。工程场区层间水天然动态类型为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等方式补给,以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为主要排泄方式;其水位变幅一般为:1〜3m.工程场区承压水天然动态类型属

7、渗入-迳流型,主要接受地下水侧向迳流及越流等方式的补给,地下水侧向迳流及人工开采为主要排泄方式;其2水位年动态变化规律为:11月份〜来年3月份水位较高,其他月份水位相对较低,其水位年变幅一般为3~5mo根据已有的场区地质普查资料及勘察资料分析,拟建场区历年(自1955年以来)最高地下水位接近口然地面(低洼处积水);近3〜5年最高地下水位埋深在地面下1.0m左右,河道两侧低洼处可接近自然地面或积水。2、地质情况根据现场钻探和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按成因年代将勘探深度(55.0m)范围内的土层初步划分为人工堆积层及第四纪沉积层两大类,按其岩性、物理力

8、学性质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9个大层及其亚层,现分述如下:表层为人工堆积层:一般厚度约为1.Om〜1.8m的粉土素填土①层及房渣土、碎石填土①1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