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计算公式.docx

效率计算公式.docx

ID:51448094

大小:117.94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3-24

效率计算公式.docx_第1页
效率计算公式.docx_第2页
效率计算公式.docx_第3页
效率计算公式.docx_第4页
效率计算公式.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效率计算公式.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其物理含义如下:IL:光生电流;Id:饱和暗电流;Rsh:并联电阻(电池边缘漏电和结区漏电会降低并联电阻值);Rs:串联电阻(金属浆料电阻、烧结后的接触电阻、半导体材料电阻和横向电阻);PN结:单二极管(理想因子n=1)或双二极管(另一个并联的二极管n=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电流的输出为:或注:在表达式q/(nkT)中理想因子为n,可取1或者2。n=1反映体内或表面通过陷阱能级的复合;n=2描述载流子在电荷耗尽区(也就是结区)复合。3太阳电池的电特性测量:测出的太阳电池的电特性为一曲线,相当于外接一个0~∞变化的电阻时太阳电池的电流电压输出曲线。具体

2、如下图所示:同时可根据该曲线计算出开路电压Voc、短路电流Isc、最佳工作点电压Vmp、最佳工作点电流Imp、最大功率点Pmax、填充因子FF和光电转换效率Eff及串联电阻Rs、并联电阻Rsh。其中,Rs和Rsh采用近似计算。计算Rsh时,忽略ID,并取Rs<

3、延长线的交点对应的电压值。较准确的计算为Rs=(V2-Voc)/Imp,V2为Imp对横轴的对称点的水平延长线与IV曲线延长线的交点对应的电压值。另外,参考国标《晶体硅光伏器件的I-V实测特性的温度和辐照度修正方法》GB/T6495.4-1996idtIEC891:1987,测量IV曲线时,要修正到标准状态参数(E=100mW/cm2,T=25℃,AM=1.5)下的值,修正公式为:I1,V1为实测点的坐标,I2,V2为修正特性对应点的坐标,Isc:试样的实测短路电流(等同于I1);IMR:标准太阳电池实测短路电池,在测量IMR时,如有必要应对标准电池的

4、温度作修正;ISR:标准太阳电池在标准的或其他想要的辐照度下的短路电流;T1:试样的实测温度;T2:标准温度,或其他想要的温度;α和β:试样在标准的或其他想要的辐照度下,以及在关心的温度范围内的电流和电压温度系数(β为负数);RS:试样的内部串联电阻;K:曲线修正系数。在我们的分类测量软件中,由于测量软件编写的公式略有不同使得T1为标准温度或其他想要的温度,导致β为正数。这样ISR、T1分别为:100mW/cm2,21℃(一线测试仪)或25℃(二线测试仪,这是由于太阳模拟器的高度不同而确定的)。其他参数为:α和β、K、RS分别为:0.0001A/℃,0

5、.0024V/℃,0.0000125Ohm/℃,0.02Ohm。对照上述标准中关于温度系数、内部串联电阻和曲线修正系数的测定,参考我们公司送检的各种组件的测量结果(按IEC61215标准测量):ForSTP-080modules(8pieces),αIsc=0.0022A/℃,αImax=0.0002A/℃,βVoc=-0.0793V/℃,βVmax=-0.0886V/℃,Coef.Pmax=-0.3938W/℃。因此,单个电池的αc介于0.0022-0.0002A/℃之间,βc介于-0.0022~-0.00246V/℃。对于组件的αIsc可能存在较大

6、的问题,βc与理论值(-0.0023V/℃)较为接近。对于K和RS应专门测量后确定。扩散工艺培训1、什么是扩散?扩散的作用是什么?扩散是一种由热运动所引起的杂质原子和基体原子的输运过程。由于热运动,把原子从一个位置输运到另一个位置,使基体原子与杂质原子不断地相互混合,从而改变基片表面层的导电类型。扩散是常规硅太阳电池工艺中,形成PN结的主要方法。2、硅太阳电池主要的扩散杂质源:硅太阳电池所用的主要的扩散杂质源有气态源、液态源、固态源等。气态源-磷化氢PH3磷化氢是无色、易燃、有剧毒的气体。考虑到安全问题没有在硅太阳电池的扩散中被使用。固态源-五氧化二磷

7、P2O5P2O5为固体,有很强的吸水性,作为杂质源操作在使用和保存时保持一定的状态是不可能的,用来扩散重复性差。液态源-三氯氧磷POCL3POCl3是目前磷扩散用得较多的一种杂质源,它是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如果纯度不高则呈红黄色。其比重为1.67,熔点2℃,沸点107℃,在潮湿空气中发烟。POCl3很容易发生水解,POCl3极易挥发,高温下蒸汽压很高。为了保持蒸汽压的稳定,通常是把源瓶放在20℃的恒温箱中。POCL3有巨毒,换源时应在抽风厨内进行,且不要在尚未倒掉旧源时就用水冲,这样易引起源瓶炸裂。POCl3在高温下(>600℃)分解生成五氯

8、化磷(PCl5)和五氧化二磷(P2O5),其反应式如下:5POCl3=3PCl5+P2O5生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