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

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

ID:51457728

大小:5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5

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1页
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2页
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3页
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生物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一、教学中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在生物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主动地去学好生物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能力,把所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如学生了解了孟德尔遗传规律和单倍体后,启发学生运用遗传规律去解决育种上的问题。告诉他们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抗倒伏但不抗锈病,另一个不抗倒伏但抗锈病。引导他们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培育出遗传稳定的、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优良品种,哪一种方法时间短、简单有效。通过比较,寻找最佳的育种方案。二、消除畏惧心理,树立创新意识要培

2、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创新意识。没有创新意识,就谈不上其他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培养。树立创新能力,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影响创新能力提高的因素之一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畏惧心理,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的知识、能力都有限,要创新太难。所以,要帮助学生走出“创新难,难于上青天“的心理误区,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在讲授“体温调节”时,当学生了解体温调节原理后提出:有人说“春捂秋冻”有益健康,也有人讲“知冷知热,不会生病”,哪一种说法更有道理呢?此问紧扣教材知识点,而且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关,学生可利用

3、学过的知识放开胆子,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排除畏惧心理,表述自己的观点。三、细雨润物,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发明的强大精神支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需要有强烈的自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气魄。在生物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的责任心,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现身精神。培养创新精神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教师只有树立长久目标,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充分挖掘素材,拓展视野,做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加强启发和引导,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讲“细胞质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及

4、其科研组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研究,于1975年,世界第一批雄性不杂交水稻在中国诞生了,外国同行赞誉袁隆平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成功了,但他没有止步,又经过十年的努力,首创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并获得了成功。目前,我国杂交水稻技术已在全世界众多的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学生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四、创设疑问,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总是从问题产生开始的。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思维层次,创设疑问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完“顶端优势”后,笔者向学生提出:“果树修剪、棉花适时打尖为什么能提高产量?”学生

5、讨论后得出:果树修剪、棉花打尖打破顶端优势,使得侧枝生长良好。再追问:“所有的植物都需要打破顶端优势吗?”请学生举例说明。这样,通过创设疑问,引起学生的注意,并积极应用已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这种手法比起直接阐明“打破顶端优势”和“利用顶端优势”的效果要好的多。在课堂上要善于诱导学生质疑,尤其是启发他们从无疑中生疑,倡导求异思维。例如,讲“蒸腾作用”时,向学生提出:俗话说的“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高大树木内的水能从根部流到树冠?讲“生态系统结构”时,向学生提出:“在生物系统中,假如没有分解者,地球表面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等等。在每一节课堂

6、上,教师都可以根据具体的问题创设与本章节知识点相关的疑问。这些疑问看起来虽小,但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知疑、解疑,达到小疑有小进步,大疑有大进步,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思维能力的健康发展。五、实验探索,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任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对所学学科感兴趣,因为兴趣是激发智慧的强大动力,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引导学生把读书当作是一件乐事,就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探索性试验就是一种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所谓探索性实验就是让学生

7、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以教师所给出的启发性问题为指导,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试验形式。在生物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凭借自己的生物学知识、经验、能力,独立地“发现”未曾学会的生物知识,能对某一生物学问提出新的见解、思路、方法或设想,能独立地设计并完成生物试验等等的能力,都可能视为“创新”能力。总之,激发和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教师的思维新颖、独到,能启发和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发现更多的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决。日积月累才能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而不是只知

8、死读书的无用之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