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

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

ID:51484144

大小:326.28 K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5

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2342-2015 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020B05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2342—2015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Technicalrulesforofconservationtillageintheriversideareaofwheatafterrice文稿版次选择2015-03-27发布2015-04-27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2342—2015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省繁昌县土

2、壤肥料工作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桂召贵、武际、韩上、刘煦、胡现荣。IDB34/T2342—2015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沿江稻茬麦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撒施底肥、开沟覆土、洇水增墒及其它配套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沿江地区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和稻茬小麦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1~8321.7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GB20287农用微生物菌剂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608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保护性耕作指在有上茬作物秸秆覆盖的情况下,通过少耕或免耕方式播种的一项耕作技术。3.2洇水指将灌溉水引入田间沟系,灌溉水沿着土壤毛管孔隙向上渗透,使表面土壤湿润的灌溉方法。4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4.1作业田块准备从水稻搁田控苗开始,清理或开出田间三沟。在水稻散籽后、机收作业前10d~15d开缺排水降墒。4.2水稻秸秆全量覆盖还田作业在水稻黄熟后开始机收作业。选用配置有秸秆切碎与扩散装置的半喂式履带联合收割机。1D

4、B34/T2342—2015调整收割台高度,将留茬高度调整到10cm~15cm。开动秸秆切碎扩散装置,将水稻秸秆切成长度小于10cm的碎草。控制好收割机前进速度,将切碎的秸秆全量、均匀撒覆于田面,一次性完成收获、秸秆切碎、匀抛作业。2对秸秆抛撒不均匀、紧实地块辅以人工耙匀、挑松,有条件的地方可撒施秸秆腐熟剂2kg/667m,所选腐熟剂产品应符合GB20287要求。4.3秸秆还田标准秸秆切碎长度≤10cm,切碎长度合格率≥90%,漏切率≤1.5%。秸秆覆盖率≥90%,抛撒不均匀率≤20%。5免耕播种5.1种子选择与处理选择适宜沿江地区种植且抗逆性强的高产优质

5、弱筋小麦品种。小麦播种前10d~15d,选择晴好天气,连续晒种2d~3d。播种前进行药剂拌种。量取50%甲柳•酮EC(甲基异柳磷:三唑酮=4:1)50ml,拌麦种50kg。拌种时将药剂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h~4h,将麦种晾干待播。5.2播种土壤墒情适宜(土壤含水量为田间饱和持水量的70%~80%)、播期适宜即可免耕播种。2使用弥雾机分块定量喷种,按每667m基本苗18万~20万确定播种量。2——一般每667m播种小麦12.5kg~15kg。——要求撒播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本区域适宜播种期在10月下旬~11月上旬(日平均温度为

6、14℃~12℃),最佳播期为10月252日~11月5日。11月10日以后,每迟播2d增加播种量0.5kg/667m。水稻在10月20日以前收割的,未到小麦适播期,则需在水稻收获、秸秆覆盖之后择期适墒播种。水稻在小麦适播期间收割,若水稻没有大面积倒伏、稻田土壤墒情适宜也可在水稻收获前3d~5d实施套播,套播后5d内须将水稻收割完毕。6撒施底肥6.1在秸秆覆盖、小麦播种后及时足量撒施底肥。26.2每667m施用45%以上的氮磷钾复合肥25kg~30kg,增施尿素5kg。6.3肥料施用按NY/T496规定执行。7开沟覆土7.1施肥后,在土壤墒情适宜的情况下,利用

7、开沟机具,开沟造畦。7.2畦面宽一般为150cm~180cm,畦沟宽20cm,畦沟深20cm。在田块中央开出腰沟,在距田埂1m~1.5m处开出围沟,沟宽20cm,腰沟深25cm,围沟深30cm~35cm。7.3如墒情不适宜,可先行人工开浅沟,排除田间积水,待墒情适宜时再行机械开沟。7.4开沟后,及时将畦面上壅堆的土壤疏细耙匀,覆盖种、肥。2DB34/T2342—20157.5种、肥和秸秆覆被率要求达到80%以上。7.6及时清理和疏通沟系,始终保持沟沟相通。7.7达到能灌能排、遇雨田间不积水,雨住田干的排水降渍要求。8洇水增墒8.1开沟覆土后,若土壤墒情不足

8、,需适度洇水增墒。8.2将灌溉水引入田沟,让水慢慢渗到畦面,湿润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