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荆振江.doc

读书心得荆振江.doc

ID:51547066

大小:3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2

读书心得荆振江.doc_第1页
读书心得荆振江.doc_第2页
读书心得荆振江.doc_第3页
读书心得荆振江.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读书心得荆振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心有真爱,春暖花开—读《教师成功密码》心得体会新郑市实验中学荆振江“爱心成就梦想,爱心点燃希望,爱是教师最美的奉献,爱是教育成功的一把钥匙。”我读了《教师成功密码》之后,对书中第二章所谈的“爱心成就学生”有很深的感悟,就仅从这一点谈点个人读书心得。爱心能创造世界,成长离不开爱,但是不恰当的爱也能葬送未来。只有在孩子的心里播下真爱的种子,那才是人类真正的希望所在。真爱是什么呢?“真爱就是把孩子当成真正的人,尊重其人格,满足其需要,引导其发展,而不求私欲之利。”这本书中,以精彩的案例和科学的理念,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教育的本质,揭示了教育的秘诀。字字珠玑,发人深思。爱是教育

2、的前提,也是教育的力量所在。“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艺术。”作者就是希望教育者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理解孩子,信任孩子,引导孩子,倾注真爱,而不是溺爱偏爱。只有对孩子真正的、适当的爱才能使孩子发挥长处,健康成长,享受成功,体验快乐。读完这本书,我真的受益匪浅,结合自己的教子体会和二十年来的教学感悟,我对自己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一、一如既往的全心全意爱孩子。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肯定是没有教育的,老师的爱心更多的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之间的一种依恋之情,非常自然的相互依恋。做一名最好

3、的教师是我一生的追求,我爱自己的事业,二十年来的教学生涯,我一直坚持着“尽我所能,做我该做;真爱学生,不放不弃”的原则,把满腔的热情化作丝丝细雨,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用真诚与爱心呵护每个幼小的心灵,用知识与智慧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爱孩子是我对自己心灵的承诺,也是我对教师职业的诠释。教育的奥秘是无止境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用爱的慧眼去发现,用爱的思想去挖掘,用爱的行动去实践,时时刻刻用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如果您不能用爱心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敏感地认识到成年人对自己只想训斥和说教,而不是真正为了自己的成长。也许有的人会认为小孩子懂什么?但实际上,孩子的心是最敏感

4、的。”一味追求成绩的教师对学生付出的爱只能叫艰辛,算不上真正的爱。假种子坑农民毁一季,假种子坑孩子毁一生!教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着眼孩子的一生幸福,真诚地为孩子付出爱心。一位教师之所以能获得学生的爱戴,主要还是因为他对学生的真爱。这一点我的感触应该是最深的,我带过的不少孩子,他们时隔多年还能依然想着我,那都是因为我曾经在他们身上付出了真爱。二、承认差异,宽容地对待每个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同样的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各有各的的特点,教育不能过分追求整齐划一,千篇一律。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存

5、在这样那样不好的习惯,甚至会有一些“捣蛋鬼”做出过激的行为让教师头疼,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承认差异,要明白好奇、好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要从心理上认可。童话大王郑渊洁说,合格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是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教育其实是一种发现,教育者需要有发现与赏识不同孩子的不同特点、优点的智慧。“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承认差异,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保持一颗宽容之心。记得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是美国某一高校中的一名韩国学生因个人恩怨进入一个班级枪杀了几十名学生,自己也开枪自杀。学校最终把他和被枪杀

6、的几十名学生一起埋葬,并让全校师生哀悼。当有人提出异议时,领导说出一句话:“孩子,我们做人要有两颗心,一颗用来流血,一颗用来宽容。”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一个穷凶极恶的罪犯尚且能够如此,更何况是一个成长中犯点错误的孩子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像书中提到的老和尚教育小和尚一样对我们的学生,要有一颗包容之心,接纳那些习惯不好的孩子,耐心引导他们,帮助他们,使孩子们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调整方向,在人生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健康成长。三、善于倾听,加强沟通。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个性的孩子越来越多。于是不少的老师和家长发出这样的感慨:“哎,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在我们感慨的同时是否

7、想过改变一下教育的策略。正如书中所说“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和孩子平等交流”,这才是教育者的智慧。正是因为有沟通才有信任,有信任才有教育。倾听孩子的诉说,也是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只有给孩子倾诉的机会,他们才会觉得被平等对待,也才会有什么事都会愿意跟你交流、倾诉。如果一遇到问题,连给孩子解释的机会都没有,那怎么能让孩子信服,孩子怎么能愿意跟你沟通呢?许多家长与教师虽然天天与孩子在一起,其实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经常出现“身在咫尺,心隔天涯”的状况。如果教育不能走进内心,那所有的语重心长都只能是一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