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

ID:51667260

大小:1.00 M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3-28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_第1页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_第2页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_第3页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_第4页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功能学派翻译理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功能学派翻译理论西方翻译流派文艺学派语言学派文化学派语文学派阐释学派对等学派功能学派认知学派翻译研究学派(多元系统概论、规范理论、操纵理论)结构主义翻译理论学派后殖民主义理论学派女性主义学派目录一、发展背景二、功能翻译理论概述三、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界的影响四、功能对等理论与功能翻译理论五、文化学派与功能翻译理论学派在功能翻译学派成为主流之前,以对等论为基础的语言学派在德国翻译学界占主导地位,其代表人物是威尔斯(WolframWilss)和科勒(WernerKoller)等。对等论一般都侧重于原文,认为原

2、文的特征必须在译文中得以保留。但是,“在翻译实用性文本(如广告,使用说明书)而非文学作品时,坚持对等论的理论家更倾向于接受非逐字翻译的方法。他们对不同的语篇体裁和文本类型选择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对立的标准来制定翻译方法,这使得对等论更加让人迷惑不解。”一、发展背景雅格布逊从语言学角度对语言首次把翻译分为三种类型即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这一分类准确概括了翻译的本质。尤金`奈达则是语言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翻译的科学这一概念,他在语言学的基础上把信息论应用于翻译研究,认为翻译即交际,提出了动

3、态对等的翻译原则并进而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观点出发提出了功能对等的翻译原则。但是奈达的理论过于注重内容而忽视了形式英国学者皮特·纽马克针对他的不足提出了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两种方法。前者致力于重新组织译文的语言结构使译文语句明白流畅,符合译文规范,突出信息产生的效果;后者则强调译文要接近原文的形式。卡特福德运用韩礼德的理论对翻译的不同层次进行了描写研究,提出了翻译是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并指出对等是翻译研究和实践的中心问题,这些观点在译学界也影响很大

4、。从以上代表人物的观点可以看出他们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从源语转换为目的语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而对等是他们理论共同点和契合点.虽然此时的翻译研究有了朦胧的学科意识,进入了科学的理论层面,但过分强调对等,使翻译沦为语言学的附庸而不是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同时理论和实践的严重脱节也令越来越多的译者感到不满。针对翻译研究中对等理论的薄弱环节,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而生,它是以目的论(Skopostheory)为核心的强调文本和翻译功能的一种翻译流派,它的出现反映了翻译的全面转向,即由原先占主导地位的语言

5、学及侧重形式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观。功能目的翻译论旨在于翻译应该基于以译文和译文读者的反应来进行翻译,而不是依据传统理论中的翻译应以原文和原文读者的反应进行。可以说,目的论摆脱了传统翻译理论,从另一个新的角度来进行翻译研究.二、功能翻译理论功能学派翻译理论最早可追溯到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Reiss)于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莱斯把功能范畴引入翻译批评,将语言功能、语篇类型和翻译策略相联系,发展了以源文与译文功能关系为基础的翻译批评模式,从而

6、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莱斯认为理想的翻译应该在概念性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方面都与原文对等,并把这样的翻译称为综合性交际翻译(integralcommunicativeperformance)。然而在实践中,她又意识到等值不仅不可能实现,而且有时并非是人们所期望的,因此应该优先考虑译本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对等原则。1.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莱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译批判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为标志。建立了功能派理论的雏形。第二阶段,莱斯的学生费米尔创立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论----目的论,成为德国功能翻译

7、理论的核心。第三阶段,在费米尔“目的论”的基础上,曼特瑞进一步发展了功能翻译理论。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诺德出版了《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首次用英文全面系统地整合了功能派各种学术思想,阐述了功能派复杂的学术理论和术语。她对目的论理论即继承又发展,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原则,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目的论功用主义的批评,扩大了其影响。2.代表人物凯瑟琳娜·莱斯→文本类型理论汉斯·弗米尔→目的论贾斯塔·霍茨→翻译行为论克里斯汀娜·诺德→功能加忠诚理论凯瑟琳娜·莱斯文本类型理论凯瑟琳娜·莱斯(

8、KatharinaReiss),毕业于海德堡大学翻译学院,是德国翻译功能学派早期重要的创建者之一。主要论著:《翻译批评的可能性和限制》(1971)《普通翻译理论原理》(1984与其师费米尔合著)《翻译的抉择:类型、体裁及文本的个性》早期理论:主要围绕对等概念展开,她认为翻译追求的对等应该是语篇层面的对等,而非词、句的对等,所以主张将翻译策略和语言功能、语篇类型以及文章体裁结合起来考察。作为长期从事翻译培训的教师,莱斯的功能研究法起初是为了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