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

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

ID:51854003

大小:63.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17

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_第1页
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_第2页
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_第3页
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_第4页
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居民游憩需求及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探究摘要:游憩供给与游憩需求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与实现的前提条件,游憩供给必须通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能实现其价值。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游憩供需矛盾的角度分析南宁市环城游憩供给存在的问题,并从游憩项目、配套设施、营销方式等方面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南宁市;环城游憩;需求;发展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选择环城游憩已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越来越多的城市高度重视并重点发展环城游憩,增加各类游憩场所,布置各种游憩设施,开发各类游憩产品。然而,在很多城市,仍有许多市民抱怨''休闲游憩设施太少”、“没

2、有什么特色”、“没有什么好玩的”。由此可见,在环城游憩发展的过程中,从表面上来看,环城游憩场所与设施的数量是增加了,但是实际上城市居民的环城游憩满意度并没有相应的增加,而矛盾产生的关键就在于需求与供给不相适应。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近年来,南宁市经济快速发展,市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迅速,2011年南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5元,同比增长10.94%;人均消费性支出13843元,同比增长12.21%。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特别是新休假制度“三天小长假”的增加,南宁市民游憩需求日益增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到市郊开展形式多样的休闲游憩活动正

3、成为南宁市民所青睐的休闲方式。但是,目前鲜有学者专门研究南宁市的环城游憩问题,关于南宁市环城游憩的研究水平以及南宁市环城游憩的开发都处于较低层次。因此,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本文从游憩供需矛盾的角度,探讨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的对策,以期能够为大力发展南宁市环城游憩,加快南宁市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南宁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二、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现状(%1)南宁市环城游憩地的空间布局2005年4月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后,南宁市共管辖兴宁区、青秀区、江南区、西乡塘区、良庆区、邕宁区6个城区,以及武鸣、隆安、马山、上林、宾阳

4、、横县6个县,拓展了环城游憩的空间格局。南宁市环城游憩资源十分丰富,部分区、县、镇利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遗迹、古民居以及农场、水库等资源陆续开发了一些景区。各辖区、县均有分布,主要有40多处。具体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1]:资料来源:卢冬梅,简王华•南宁市城郊休闲旅游资源开发初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7(2):86.有改动。从上表可以看出,南宁市环城游憩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同时各区、县的游憩资源类型较为齐全,自然和人文游憩资源组合良好,且各有侧重,特色较为鲜明,有利于突出主题分别开发,有利于专题游憩活动的安排、游憩产品开发和游憩线路的组织。(

5、二)南宁市主要环城游憩地及其功能结合南宁市环城游憩资源自身的特征,根据其提供的游憩功能和开展的主要游憩活动,本文借鉴国内的划分方法,将南宁市环城游憩场所分为六大类型:水域风光型、山地森林型、观光农业型、古迹民俗文化型、休闲度假型、农家乐型。主要环城游憩场所的类型及其功能如表2所示:三、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存在的问题游憩供给与游憩需求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身存在与实现的前提条件,游憩需求只有通过相适应的供给才能满足,游憩供给必须通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能实现其价值。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本文从游憩供需矛盾的角度分析南宁市环城游憩发展存在的问题。(一)需求个性

6、化趋显,但产品结构单一当前南宁市环城游憩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尤其是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缺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游憩地产品结构单一,观光产品占了绝大多数,而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游憩产品缺乏,现有的游憩项目大多是一些相互模仿、品位不高的游憩项目,这与消费者个性化、层次性、互动性的体验要求相差甚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南宁市环城游憩地只有改变产品结构单一、项目雷同、缺乏文化内涵的现状,才能满足当今游憩'‘个性化”趋势对游憩产品多样性的需求。(二)需求时间不平衡,但供给相对稳定在节假日,人们纷纷出游,

7、形成游憩需求的高峰期。在其他时间,除老年人和商务客人外,人们一般较少外出,形成游憩需求低落期。绝大多数的市民仍然喜欢选择“五?一”、“十?一”黄金周进行环城游憩;这就形成游憩需求的高峰期。而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市民会选择回家与家人团聚而较少外出游憩。此外,由于游憩地资源受季节、气候等因素影响,如一些瓜果采摘园的季节性就较为明显,游憩地的游客量在春、夏、秋集中,而冬季冷淡,形成了较大反差。而游憩供给在一定时间内是一个常量,游憩地的餐馆、游乐场所等设施一旦形成,就具有常年性的特点。因此,游憩需求的时间性,资源的季节性与设施的常年性之间形成

8、了巨大的反差,在游憩需求的高峰期或某游憩地的季节吸引力较大时,游憩地的游憩产品往往供不应求。(三)游憩供需在空间(地域)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