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

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

ID:518705

大小:2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08-21

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_第1页
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_第2页
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_第3页
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_第4页
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暖通论文【摘要】建筑行业保温节能工程不断发展,促使水地暖与热地暖的出现,促进了建筑行业节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建筑,水地暖与热地暖均有不同的优点与缺点,因此结合当前两种地暖的发展现状,从应用推广、地暖主要产品标准、规划与建设及使用地暖的缺点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促进该两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建筑节能水地暖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暖通论文【摘要】建筑行业保温节能工程不断发展,促使水地暖与热地暖的出现,促进了建筑行业节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建筑,水地暖与热地暖均有不同的优点与缺点,因此结合当前两种地暖的发展现状,从应用推广

2、、地暖主要产品标准、规划与建设及使用地暖的缺点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促进该两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建筑节能水地暖水地暖与电地暖应用对比研究-暖通论文【摘要】建筑行业保温节能工程不断发展,促使水地暖与热地暖的出现,促进了建筑行业节能领域的快速发展,但不同地区、不同建筑,水地暖与热地暖均有不同的优点与缺点,因此结合当前两种地暖的发展现状,从应用推广、地暖主要产品标准、规划与建设及使用地暖的缺点等进行了对比分析,从而促进该两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关键词】建筑节能水地暖热地暖  一、引言  随着精装修住宅的推进,在建筑节能、美观的基础上,对住宅室内环境的舒适性和环保性提出了更高标准,

3、精装修建筑在满足室内装修美观和个性化基础上,开发商逐步关注室内舒适冷暖、水处理、新风除尘、智能化、远红外等配置设备技术,形成精装修楼盘舒适、环保、节能、健康等功能性概念,提高了精装修住宅的整体品质。  近年来,地暖系统技术呈现热源方式多样化、结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地暖末端技术和新产品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在湿式地暖之后,相继出现了薄型地暖、毛细管地暖、地板空调、碳纤维电地暖、蘑菇板预制地暖、暖芯地板、环保型干式地暖、远红外干式地暖等新技术产品,总体上地暖新技术是朝着薄型化和即热化方向发展,丰富了地暖技术品种,提升了地暖系统的热品质,实现了即开即热的地板供暖效果。  二、水电暖

4、与热地暖对比分析  (一)应用推广  (1)水地暖。近年来,水地暖已成为严寒及寒冷地区集中供暖的主要方式。国家标准、规范颁布的同时,2007年建设部公告了《关于发布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的公告》规定,推荐“低温热水地面辐射供暖技术”作为“新型高效采暖及空调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广使用。目前,在北方寒冷地区80%的住宅采用水地暖进行集中供暖。  (2)电地暖。欧美、亚洲发达国家将电地暖作为一种清洁、新型、舒适的供暖方式。近年来,电地暖技术有所发展,但受全国电能紧张的影响,电能作为能源的供暖形式暂未被推广。《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限定了

5、作为电加热供暖形式之一的电地暖的应范围,使得电地暖的推广应用在设计阶段即被限制,使电地暖的发展与应用受到制约。2012年来,为扼制污染,北方相关省市启动和推进“煤改电”工作。新疆启动了“蓝天工程”,北京市加速推进了“煤改电”工作,石家庄市出台了《关于印发石家庄推进电采暖的实施方案》。同时,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年发电量逐年增加,国家为了提高电网电能利用效率,鼓励用户使用谷电。  (二)规划与建设  水地暖由三部分组成:热源、热网和用户;水地暖需规划和建设的项目广,建设资金投入较高,同时与国家政府部门需协调较多,因而周期相对较长,且对我国耗能较高,造成环境污染,且不利于节水和节地

6、。电地暖规划和建设项目较少,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在前期设计阶段能很好地解决对供电线路和变压器的增容,施工过程中可将供热电缆安装与工程施工进度同步进行,建设工期大大缩短;更为重要的是,电地暖采用清洁能源,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危害。  (三)地暖产品标准不同  水地暖涉及产品相对较多,标准也相对较完善。预制沟槽保温板在地暖产品使用比较广泛,但截止目前国家暂时没有颁发产品标准。自应力温控阀目前暂时只有专利,尚未制定相关国家产品标准。电地暖产品较少,碳纤维发热线作为地暖供热元件,仅有河北省出台了相关技术规程,其技术应用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四)地暖的缺陷  (1)供暖效果。水地暖热水

7、与散热器热水均来自集中热源,为满足散热器温度要求,根据JGJ26-2010节能设计要求集中供热温度控制在85℃以上,而热地暖只控制在60℃以内,部分供热线路未设计混水装置,户内地暖回路长度、管间距分配不均,使得部分水地暖供水温度过高,出现地暖过热,降低了居住舒适度,缩短了地暖管材的使用寿命,同时浪费了热能。近年来,部分电地暖产品的供暖效果也不容乐观,耗电量大、温度上不去等问题可能与建筑物的整体节能、使用不当和政府相关用电政策有直接联系,但针对产品自身而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才是首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