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评价案例.doc

诊断性评价案例.doc

ID:51927831

大小:36.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19

诊断性评价案例.doc_第1页
诊断性评价案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诊断性评价案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诊断性评价案例记得一次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礼品盒,长60厘米,宽30厘米,高40厘米(图略),在这个长方体上绑上包装带,打结处长15厘米。问需要多长的包装带?对于这一道题的解答,学生只是学习了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而对于立方体的空间概念还没有正式的学习,再看其他相应内容,却包含有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平移与旋转”。教师在引导学生解答这道题时,是按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进行建构的,漠视了学生在这一方面的空自,把“平移与旋转”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给忽略了。如果教师对这道题采取平移的办法,把捆绑的绳长平移到正对我们的那个长方形、正方形四周,不就把问题转化为解答长方形、正方形

2、周长的简单问题上了吗?二、诊断教学行为,关注学习方式有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单元自测中,有一道判断题: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对吗?结果全班几乎有1/3的学生认为是正确的。这位老师看后很生气说:“这么简单一的问题,我已经讲过多少遍了,为什么还是错的,这些人肯定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我问他:“你上课时在讲等腰三角形中是怎样画等腰三角形的,画几个看看?”这位老师听后有点不耐烦地画了两个等腰三角形,结果是标准的锐角等腰三角形,正面立着。我又让这位教师画了几个等腰三角形,这样才出现几个其他等腰三角形。问题我基本找到了,就问:“一般举例,你多画哪种等腰三角形。”这位老师笑笑说:“一般画

3、锐角等腰三角形,但有时也画其他的呀?”问题至此已经很明自,正是这位教师的“一般行为”在无意中引导着学生的认知错误。因为小学生对于概念的认知建构大多依靠表象的支撑,表象是小学生学习概念、建构概念的最基木途径。这位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无意识地使用等腰锐角三角形作范例,许多学生就会有概念建构的误导。开始我们误以为是学生粗心所致,所以一直提醒学生认真作业,但是学生的这种错误一直无法得到较好的纠正,是什么原因呢?我没有责怪学生,而是开展了一次自我诊断、主动寻找原因的教学活动。活动前我创设了一种神秘而又神圣的情境,接着让计算错误的学生重新计算,并且要求一边做一边说自己的做法,重现过程,并且请

4、了小助手监看过程,从大量反馈回来的信息分析,老师和全班同学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此学生担心忘记二次进位,他把每一次的进位提前定位在脑海中,而没有加上进位后的数就匆匆向百位进位了。找到了错误原因的学生们兴奋异常。自我反思,自主诊断,突破了疑难案例,实现了认知和自我教育的飞跃。整数四则混合运算讲授结束后,从表面看,学生已基本掌握运算顺序,并且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了。但是,是否说明学生都已经掌握了呢?我们就这个疑问进行了一次专项检验。请看典型习题三道:80+20X20+80;1015-15X4+6;(100-100÷25)X8,结果出现错误的有不少学生。从检测、诊断中我们很清楚,其

5、实学生还缺乏抗干扰能力,容易被强信息所干扰,有着定势思维在引导着他们走向错误。我们的教学在深层次上思考时,就应该考虑到这此,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认知建构上全面、健康发展。例子:有一个老师讲狼和小羊的故事,课前老师问学生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争辩了几回?争辩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好,那我们今天就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但是问题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了,而且也已经课前预习了。老师真正地收集到了学生的信息吗?学生想知道的是这些吗?说明孩子说这几个问题时他们猜老师想讲的问题,而不是他们真正想知道的问题。现在很多公开课上也有老师问学生想知道什么,但是问出来的也不是学生真正想

6、知道的。这个老师的诊断性评价是表面的、虚伪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是没有针对性的,是没有因材施教的;而且还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孩子不再独立思考,而是揣摩老师希望学生说什么。例子:一个亲戚的女孩数学很不好,老师就说孩子后面的大题老出错,家长要帮助好好练习,但是在家里,小女孩不断练习,但是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后来他们问我,我看了他最近的试卷,发现他的问题出现在数学图形方面,例如看图列算式、找出图形间的关系,于是我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帮他认识图形,一天后参加期末考试,她拿到了数学的第一个满分。我的诊断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当然就更有实效性。而老师是在用学生的勤补老师的拙,不是告诉学生他问题在哪

7、,应该怎么改进,就是让学生回去练,但这样是练不好的。例子:游泳队教练教我打乒乓球的启示。比如打乒乓球,我的技术不是很好,但是我的姿势很标准,落点也不错。跟别人比赛,经常输。有一次我跟一个省级的教练说起这件事,他看过之后,告诉我真正的问题在于动作过大,应该及时回位。我练习了几次,就有显著的效果。如果现在兵乓球赛在即,一个教练可能只会说大赛在即,你应该好好练习;但是真正有水平的教练就会针对他的对手来注意分析应该怎样应对。所以我们的老师要发挥教练那样的高超的诊断能力,我们的督导人员也要发现学校的问题,给出准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