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

ID:52057090

大小:282.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20-03-31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_第1页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_第2页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_第3页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_第4页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1.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青春远离不良行为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要使我们自己避免或远离这些行为,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注意抵制、战胜一些不良诱惑,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危害。案例分析初中生小霍、小年和小冰是在网吧里认识的“铁哥们”,经常一起在网络游戏中联手“打杀”。由于长时间泡在网上,他们很快便囊中羞涩了,于是决定在现实社会中冒一次险。他们于一个深夜来到一

2、家废品收购站抢劫看门的老人,遭到反抗后,竟然像玩游戏一样痛下杀手,将老人当场打死,抢走了100元钱后便若无其事地返回网吧,接着玩开了游戏。直到被警方逮捕,他们才如梦初醒。资料:从广义上讲,25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因违法行为受到拘留、劳动教养、逮捕处理和触犯《刑法》被执行刑事处罚的一律称为青少年违法犯罪。从狭义上讲。未满18周岁,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件》和《刑法》规定,被拘留、劳动教养、逮捕和触犯《刑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未成年违法犯罪、也称为青少年违法犯罪。资料一: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

3、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资料二:案例回放1、小时偷针,长大偷金案犯武某,从小有小偷小摸不良习气,父母对其疼爱有加,对其错误行为不但不予及时纠正,而且一味地坦护,致使其终因屡次盗窃被判刑入狱。2、无端滋事受制裁少年犯李某等四人因缺乏家庭温暖和必要的管束,流入社会后,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沾染不良习气。为泄私愤,先后将王某等四人打成重伤,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3、模仿犯罪,以身试法案犯王某,在观看了一场警匪片后,产生“考验”警察破案能力的冲

4、动,模仿剧中的情节,采取暴力手段将其婶婶杀害并伪造现场后逃跑,受到法律的严惩。听材料:我曾是一名广受老师、同学、邻居、亲友喜爱的好少年,担任过少先队中队长、学习委员等职,还被为“三好学生”。后来,由于多种原因,我走上了歧途。家庭暴力使我浪迹于游戏厅、网吧之中。在不良青年张某的引诱和教唆下,我心惊胆颤地参与了第一次盗窃。多次参与盗窃后,我开始把影视中的“黑老大”当作自己的偶像,把“有钱就是人与人”视为心中的惟一准则,成了十余名有家不归的孩子的头目。此后,我们不仅偷盗公共财物,勒索学生的钱财,还抢了十几个出租车司机,,直至被警方抓

5、获……——一个失足未成年的自述4、青少年自身素质的不足。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和心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是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转变的特殊时期,被称为成长中的“危险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青少年身体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他们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自我约束力差,又缺乏一定的辨别是非能力,极易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而误入歧途友情提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家庭教育的误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6、近年来,我国的离婚率直线上升。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诱因。另外,即使家庭结构健全,教育方法不当也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旦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在这种高压下,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一遇不良习

7、气和坏人的引诱就容易走上邪路。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2、学校教育的失当。学校是青少年学习成长的摇篮,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与学校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看,还有许多学校没有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严重问题,在办学方向、治学方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一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班级三、六、九等划分,给学生在学习和思想上带来许多负效应,被划为“另类”的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极大伤害,破罐子破摔,有的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二是重智育,不重视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造成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

8、坡”,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多有批评少有鼓励,有的学校和老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放任”式教学,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在违法犯罪的在学校生中,差生占据多数。3、社会环境的污染。除了来自家庭和学校不良影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