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教什么1.doc

语文课程教什么1.doc

ID:52093883

大小:28.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2

语文课程教什么1.doc_第1页
语文课程教什么1.doc_第2页
语文课程教什么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教什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语文课程教什么陈仓区陈仓初中胡多利2007年6月20日语文课程教什么陈仓区陈仓初中胡多利内容提要:紧紧抓住语言教学的核心,改正语文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写道:“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而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了。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

2、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所谓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理,而实际上没有体现出语文的“特色”来,课上得很空。而这些属于课文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方面的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一两遍课文基本上都能把握。该教的没教,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却不厌其烦:教师条分缕析,讲得口干舌燥,做的是无用功,学生呆若听书,恍坠五里烟云,过后只留梗概。一个又一个宝贵的45分钟,就这样白白地耗费掉

3、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点上。所谓“纯知识化”,就是教师在讲课文时,眼光聚焦在“这是什么”的层面上,如“这个字”怎样读音,“这个词”怎样解释,“这篇文章”分几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课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个稀烂,然后再吐出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把语文课上成“告知”课,学生只须记住就是了。导致这种语文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现象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相当数量的教师片面地认为课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记住文中字、词等知识。应该说,这是课文教学的

4、一个任务,但绝不是惟一的任务,更不是终极目标。我经常发现在我的和很多语文教师的教案中,都把“理解课文内容”列为“教学目标”中的一项。而在实际教学中,落得最实的、我们教师最卖力气解决的也是这一项。听课时有一种倾向,很多老师把语文课上得花里胡哨的,课堂教学形式很多样,课堂氛围闹哄哄的,教师不引导学生在语文本身上下功夫,而是过多地使用多媒体等一些非语文手段;有的老师不把功夫用在钻研课文上,对课文把握不够,于是就用小组讨论对付。大家知道,在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写了些什么,这只是课文教学的低层次要求;而在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到

5、课文内部,理解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才是课文教学的高层次要求和根本任务。不然的话,讲了《行道树》,就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感知观;讲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为了让学生认清封建礼教的罪恶;讲了《苏州园林》,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格局和特点……这就不叫语文课了,而变成政治课和地理常识课了。结果呢,我们的语文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为别的学科任劳任怨地、辛勤地耕耘着,而把自己的这块语文“自留地”给荒芜了,丢弃了自己的“责任田”。那么,课文教学究竟应该教什么呢?课文教学的核心是语

6、言教学,抓住了语言,就抓住了课文教学的核心。语言知识包括:标点知识、语音知识、文字知识、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和文体知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课文教学中不仅仅要学习、掌握这些“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作者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这些“死”知识来表情达意的。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语文”是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合称,构成“语文”的要素就是语言,如果离开了语言,“工具”不能称其为工具,“人文”也就不复存在了。这就再清楚不过地告诉我们,课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正确理

7、解祖国的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一句话:课文教学就是教语言。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切实解决三个问题,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也就突出了语文教学的“语文味”,把好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自留地”和“责任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