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

ID:52251914

大小:2.29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4-03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_第1页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_第2页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_第3页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_第4页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现代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比较与思考中医教研室闫立国背景社会大讨论中西医哪个更科学中西医哪个更能解决问题中西医哪个更先进哪个更能被老百姓接受1.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2.西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一、中西医诊断理论的差异中医学所吸收的是中国古代的科学文化,在总结临床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哲学思辨。其基础理论是在传统哲学思想指导下的元气一元论和阴阳五行学说。中医诊断的原理是司外揣内,以表知里,认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内脏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等方面反映出来。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诊察外在的症状和体征,据此推测病因、病位、病机、病性,从而

2、诊断病症。1.中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西医接受的是欧洲传统的思想文化,以原子论和还原论为代表,其基础理论则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上的解剖学和生物化学。西医认为人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和终极原因在于本原粒子,只有分解、还原到微观的物质颗粒,才能说明疾病的本质和终极原因。从欧洲科技革命开始,西医走上应用近代科技革命成果的发展道路,对于疾病以实验为依据,定量的做出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学的解释和诊断。2.西医诊断学的理论基础和依据1.中医诊断的方法与特色2.西医诊断的方法与特色二、中西医诊断方法的比较中医诊断是以病人自身症状和临床体征为依据的综合判断与分类。依据所见病

3、象,与体质、心理、社会、自然等方面一起综合考察,从而区分出不同的疾病与证候。中医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四诊合参,综合判断。研究的具体对象,是以整体状态的人为中心而扩展的,用望、闻、问、切四诊分别从不同角度来检查和收集自然流露于外的机体反应状态,最终得出对病和证的诊断。1.中医诊断的方法与特色西医学对疾病的诊断包括病因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理生理诊断等,并注意几个方面的结合做出完整的诊断。西医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问诊的内容除主诉外与中医差异很大,其体格检查中的内容大多是中医没有的。西医把症状视为“诊断疾病的向导”,至于体征,则视为组织器官病变在体外的特

4、异反应。2.西医诊断的方法与特色1.中医诊断的优势2.西医诊断的优势三、中西医诊断各自的优势中医注重于整体恒动的观察,研究自然、社会与身心一体化的人,从整体上把握生命与疾病的运动,又从运动中诊察人体内部以及人与自然的联系。中医诊断还有超前诊断的特点,能根据自然气候的变化预测疾病的发生演变规律和特点,对未发疾病进行预测。中医察舌、切脉、望神、问诊等诊察内容,也是中医学的长处和优势。舌诊、脉诊简便易行,无创获取信息,舌象和脉象反映出整个人体生命活动中的生物信息,对病证的诊断具有肯定的价值。1.中医诊断的优势西医对人体的认识已进入到细胞分子结构的水平,对于疾病可以在

5、细胞甚至分子的水平进行阐述。西医诊断利用现代的先进仪器设备,探究无法被人类感官直接感受的深层次现象。对疾病的病因、病位、病理以及局部结构和功能变化情况有精确的认识。由于技术的先进和方法的严谨,西医对疾病分类和对各种病理过程的观察研究要比中医精细、客观的多。西医的研究方法和过程都是看得到摸得着的,非常具有质感和实观认识,因而易于接受,容易学习。2.西医诊断的优势1.中医诊断的不足2.西医诊断的不足四、中西医诊断各自的不足中医诊断学对疾病现象的认识面广而不精深。中医有脏腑辨证、八纲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等等,但都没有落实到具体的指标上,造成了现代的中医没有自己的客观化

6、、具体化的诊断体系和指标。诊断方法与现代科技脱节,有的疾病实验室检查异常,但临床缺少主观症状,导致无症可辨,无法做出中医诊断。传统的四诊虽简便易用,但操作运用起来却显得模糊,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看法,不利于学术争鸣。而且由于个体差异,感官灵敏度等限制,存在主观性强、缺乏量化等缺陷。1.中医诊断的不足西医在诊断上很少考虑环境气候和情志等致病因素,而仅限于用实验检测的各类指标来判断疾病和程度。其检测结果常常忽视气候及情绪变化等影响。同一个病体,其环境和情绪发生变化,其生化检测的指数往往也会有较大幅度的变化,因此其检测结果不能动态地、整体地反映疾病的本质,可能会造成误诊

7、。如果遇到没有明确检测依据的功能性疾病,西医则不知所措了。2.西医诊断的不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