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

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

ID:52489091

大小:1.00 MB

页数:7页

时间:2020-03-28

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_第1页
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_第2页
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_第3页
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_第4页
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0卷第4期2015年8月大连海洋大学学报JOURNALOFDAUANOCEANUNIVERSITYV01.30No.4Aug.2015DOI:10.16535/j.cnki.dlhy)【b.2015.04.017文章编号:2095—1388(2015)04一0437一07毛蚶养殖生物学研究进展王庆志1,张明1,滕炜鸣1,周遵春1,谭克非1,杜尚昆2(1.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辽宁省应用海洋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辽宁大连116023;2.锦州市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所,辽宁锦州121007)摘要: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是一种重要的海

2、产经济贝类,受过度捕捞及生境破坏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其资源和产量大幅度下降。本研究中综述了毛蚶的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生理生态和遗传学等相关研究概况,阐明了对毛蚶的栖息环境、繁殖周期、胚胎发育、人工养殖、生理生态、系统进化、种群分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可为开展毛蚶增殖放流、资源修复、人工养殖、遗传多样性保护等研究与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毛蚶;生物学特性;人工繁育;人工增养殖;遗传学中图分类号:$965;Q958.8文献标志码:A毛蚶Scapharcasubcrenata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双壳纲Biv

3、alvia、翼形亚纲Pteriomorphia、蚶目Arcoida、蚶科Arcidae、毛蚶属Scapharca,俗称毛蛤、麻蛤、麻蚶、瓦楞子等⋯,是重要的海产经济食用贝类,其不仅肉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含量等特点,还具有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20世纪60—80年代,毛蚶资源量和采捕数量都很大,仅渤海湾资源蕴藏量就曾达数十万吨,1976年河北省毛蚶产量达到最高水平4.1万t,不仅是渔业生产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品种旧’31。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过度捕捞及生境破坏等因素影响,毛蚶资源和产量开始大幅度下降,已远远不能满足

4、市场需求。近年来,毛蚶的资源恢复和增养殖越来越受到重视,对毛蚶的基础性研究和苗种繁育、养殖生产等工作得到了有效开展H。7J。本研究中,综述了毛蚶的生物学、人工繁育、增养殖和遗传学等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开展毛蚶的生物学研究提供参考,并推动其资源修复与增养殖工作的深入开展。1毛蚶的生物学特性1.1资源分布与栖息环境毛蚶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沿岸阻9。,在中国以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海区资源尤为丰富,辽宁锦州、河北唐山、天津北塘、浙江象山港和山东羊角沟等均是毛蚶的重要产地¨J。毛蚶主要栖息于浅海(20m以下)的软泥底或含砂的泥质

5、海底,栖息水域一般是稍有淡水流人的内湾和较平静的浅海,多分布在水深5~7In的海域,水深14in以上的海域分布稀少,由沿岸浅水向外海深水呈密度递减趋势¨0

6、。潮间带和潮下带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潮间带的毛蚶整个卧于泥沙中,仅留一出入水口;而潮下带的毛蚶仅三分之一躯体卧于泥沙中。毛蚶主要以圆筛藻、舟形藻等一些硅藻类浮游植物、桡足类附肢、双壳类卵、浮游幼体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生存盐度为21.0~28.8,存活水温为0~32oCl5-6j。1.2形态特征毛蚶贝壳中等大小,壳质坚厚,双壳膨凸,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

7、长,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壳顶突出并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壳面放射肋突出且较密,有30~34条放射肋,肋上有方形小结节,状似瓦垄,在左壳尤为明显,腹侧有明显的生长纹。外壳覆盖着一层深褐色绒毛,壳面和壳内均为白色。铰合部呈直线形,齿密而小,约50枚"。71。收稿日期:2014—10—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302186);辽宁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4013);辽宁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209,201301);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2014203006)作者简介:王庆志(1982一),男,博

8、士,副研究员。E-mail:wqzlm@126.corn438大连海洋大学学报第30卷形态学分析是物种分类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也是生物起源与进化研究、物种分类、资源鉴定的基础。陈丽梅等¨1

9、、郝伟等¨2I、王辉等¨纠用通径分析法研究了形态性状对毛蚶体质量的影响,得出壳长和壳高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李明云等¨41研究发现,渤海湾毛蚶与象山港毛蚶在形态学和生化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陈蓉等¨纠用多变量形态度量学分析方法,比较了中国5个海区的5个野生群体毛蚶的形态差异,发现天津塘沽和山东青岛群体形态最为接近,广西北海群体趋异程度最大。宋菲菲等¨刮用13个形态性

10、状对山东省4个地区及辽宁省葫芦岛和海南省三亚6个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发现东营河口和东营广饶群体形态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