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

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

ID:52590496

大小:155.52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8

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1页
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2页
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3页
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4页
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34T 1381-2011 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65.150B52DB34安徽省地方标准DB34/T1381—2011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TheTechnicalandOperationProceduretoEstablishNucleusHerdsinChannelCatfish(IctalurusPunctatus)2011-04-21发布2011-05-21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4/T1381—20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淮南市焦岗湖水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由

2、安徽农业大学、淮南市焦岗湖水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华、祖国掌、谢士峰。IDB34/T1381—2011斑点叉尾鮰亲本核心群建立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Rafinesque)亲本核心群建立的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具有年繁育斑点叉尾鮰苗种1千万尾以上规模的良种场或养殖场。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SC1031斑点叉尾鮰DB34/T422-200

3、4无公害斑点叉尾鮰商品鱼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基础群由原产地引进、并经检疫、鉴定的原种亲鱼或由原产地卵黄苗、鱼苗、鱼种培育而成的亲鱼构成;基础群可单独由1家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的亲鱼经选择组成,也可由多家持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良种场的亲鱼经选择而共同组成;基础群最小规模为2000组。3.2核心群是由基础群中个体择优组成;或由原种F1代经阶段选择、标记并符合育种目标的个体组成,或后期新引进的原、良种组成。核心群又分为后备核心群和育种核心群。3.2.1后备核心群良种繁育群的F1经过阶段选择、鉴定、标记后组成的后备群体。最小规模700组。

4、3.2.2育种核心群1DB34/T1381—2011由后备核心群经过亲本阶段选择、鉴定、标记后组成的繁育亲本群组成,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补充新引进的原种亲本。最小规模为200组。4建群目标所建核心群的亲鱼相对怀卵量达到9000粒/kg~11000粒/kg,绝对怀卵量在3万粒/尾以上,卵块均重1080g以上;产卵率在85%以上,苗种成活率达92%以上;1龄鱼种体长达23cm以上、体重达380g以上;2龄鱼种体长达36cm以上、体重达850g以上;外部形态指标符合SC1031的要求。5核心群建立流程基础群良种繁育群后备核心群育种核心群外来原、良种图16后备核心群的选择与建立6.1选择性状、阶段与

5、强度6.1.1性状根据育种目标确定选择性状,如怀卵量、苗种成活率、形态指标、生长速度、抗病力、遗传力等。6.1.2阶段鱼苗阶段、幼鱼、鱼种、后备亲本、亲本。6.1.3强度从苗种到亲本选择强度在8%~10%。6.2选育方法6.2.1怀卵量的选择在育苗时,将重量在1000g以上的卵块挑出进行单独孵化。6.2.2苗种选育培育10d后进行。6.2.2.1幼苗选择a)外观:肉眼观察鱼体呈灰黑色,有光泽,集群游动,规格整齐,轻微搅动水体有强逆水能力。b)鱼苗规格:个体体长超过2cm。6.2.2.2鱼种选育2DB34/T1381—2011培育40d后进行。a)外观:体形正常,鳍条完整,体表光滑、黏液丰

6、富,规格整齐,色泽正常,游动活泼;b)规格:体长达10cm以上、体重达30g以上者;c)选择强度:约60%。6.2.3标记与混养采用体内荧光标记法,对不同配对亲本所繁后代以不同颜色的标记;同池混养,养殖方法参照DB34/T422执行。6.2.4检测300d时,分别测定不同标记颜色的个体体长、体重及饲料转化效率;将高于平均值的个体转入下一阶段的培育。6.2.5后备核心群的选择+按体型、体重及体色严格筛选。3个体体长在44cm以上、体重达到2800g以上、体色呈珍珠黑光泽,选择强度约50%。7育种核心群7.1育种核心群选择原则、数量、规模a)育种核心群的数量:占基础群和后备核心群规模的20%

7、以上,最低数量不低于200组。雌雄比例为1∶1.2~1∶1.5;++b)育种核心群的选择标准:年龄在5~9,雌鱼体长>52cm、体重>3.7kg;雄鱼体长>48cm、体重>3.2kg;历年产卵记录为持续、稳定,相对怀卵量>10000粒/kg;c)外部形态:符合SC1031的要求,性腺特征:雌鱼腹部膨大柔软,有弹性,将鱼尾部向上提时,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略圆,红肿,微向外突;雄鱼生殖器管状,末端尖细突出。d)选择强度:30%。7.2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