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

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

ID:52590916

大小:182.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9

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1页
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2页
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3页
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4页
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DB44 T 358-2006 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CSB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备案号:BBbbDB19676-2006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358—2006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ruleforsinocalamusLatiflorusMccluregrowing2006-10-12发布2006-11-12实施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4/T358—2006前言本标准由广东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揭阳市揭东县林业局、揭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锦存、叶伟才、王裕霞、吴旭敏、郑楚明、夏建斌、黄喜文、张旭斌、吴壮雄、王淑伟。I标准分享网w

2、ww.bzfxw.com免费下载DB44/T358—2006麻竹笋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麻竹笋生产所要求的产地环境、苗木培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和采笋方法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广东省麻竹笋的种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823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

3、使用准则GB/T18407.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T395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3产地环境应符合GB/T18407.1的规定。4苗木培育一般采用移母造林。4.1移母造林在麻竹丛中留笋长竹并将其直接培育成母竹苗,造林时进行母竹的分蔸移栽。4.1.1母竹要求选择优良品种如揭东软枝麻竹、英德麻竹等作种源。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竹丛外围选取发笋能力强,栽后易成活,秆基芽眼饱满的1年~2年生竹作母竹。母竹的粗度要适中,最好胸径在5cm左右。而扦插苗或埋节苗为当年的1年生苗,其秆径一般在1㎝~2㎝即可。4.1.2留苗时间每年9月份(秋分)前后留

4、笋长竹作为第二年的母竹苗。4.1.3苗期管理留苗初期应加强肥水管理,保持土壤湿度,促其快长高,快长叶,促进根眼、芽眼的形成。采苗前一个月应进行断尾,在距地面1.5m左右沿竹蔸方向从下向上斜割,与竹秆呈45º~60º,无损伤。4.1.4出圃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当新芽抽出长约5cm左右时为最适时间。挖苗时母竹头部应保持根系及芽眼无损伤,即在竹蔸相互连结的最小处切断秆茎,保证竹蔸完整不分裂,保留少量宿土,整齐无创伤。晴天栽植则必须在竹蔸部打泥浆。竹苗挖起后应轻拿轻放,注意通风、保湿、防日晒,长距离运输则应包装,可将5株~10株绑成一捆,头部用湿润稻草包扎,套上编织

5、袋。母竹应随挖、随运、随栽,如一时不能1DB44/T358—2006栽完,应放在阴凉避风的沙土中或用湿稻草覆盖,定时浇水。有条件的地方,可将竹苗头部浸泡于流动的清水中。5栽培技术5.1园地的选择和整地5.1.1园地的选择选择土壤疏松、深厚和排灌良好的山谷地或缓坡地等。5.1.2整地根据地形地势,每隔50m左右,修建道路和排灌系统。杂草、灌木丛生的林地应先炼山或将杂草、灌木清除,然后全部深翻,深度要求在20cm以上。翻耕后挖栽植穴,若在坡地上则要注意将穴的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的大小依据母竹竹蔸的大小而定。一般穴的长、宽、深为70cm×60cm×40cm。若是栽扦

6、插苗或笋蔸苗则穴的长、宽、深为60cm×50cm×30cm。穴内放30kg左右腐熟农家肥作基肥,将基肥和表土拌匀填平。5.2定植5.2.1定植时间以春节后至3月底栽植为宜,最迟在4月上旬栽植完毕。5.2.2定植密度一般每667m2为30株左右。土壤肥沃的地方宜稀植,土壤贫瘠的地方可密植。5.2.3定植方法挖穴时要把表土与底土分别放置于穴的两侧,去除穴内的石块、杂草、灌木根系。表土填入穴底层,底土翻到表层。种植时将母竹苗平放,竹秆与地面成45º~60º,基部芽眼水平朝向两旁;扦插苗和笋蔸苗则宜平放,种植深度以竹蔸离土面15cm~20cm为宜,回填松土并压实,一次

7、性淋足定根水。5.3幼年竹的管理5.3.1水分管理2周内土壤应保持半干半湿状态,进入雨季及时排涝。5.3.2施肥管理根据长势、天气、土壤干湿度的情况,新种幼竹第一、二年采取轻施、勤施的原则,以有机质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的比例为1:1.5:1.5,第一年每667m2施10%~20%腐熟粪肥600kg,同时加施化肥20kg,第二年施肥4次~5次共30kg,特别要加大产笋第一次肥(2月份)的数量,促使母竹健壮、早产高产。5.3.3中耕培土及时除去杂草、覆盖保湿、防旱保苗,每年中耕除草松土3次~4次,2月~3月及10月~11月进行扩穴深翻培土。5.4留母竹新种

8、幼竹第一年即可长出新笋,开始长出的笋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