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

ID:52652327

大小:4.25 MB

页数:20页

时间:2020-04-12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_第1页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_第2页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_第3页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_第4页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微生物学教研室杨继红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纤维素纤维素酶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纤维素(cellulose)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纤维素与淀粉的比较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纤维素酶(cellulase)纤维素酶(cellulase)是指能水解纤维素β-1,4葡萄糖苷键,使纤维素变成纤维二糖和葡萄糖的一组酶总称。纤维素酶是由三种酶组成的诱导型复合酶系,包括:葡聚糖内切酶(EC3.2.1.4,也称C

2、en酶):随机切割纤维素多糖链内部的无定型区,产生不同长度的寡糖和新链的末端;葡聚糖外切酶(EC3.2.1.91,也称Cex酶):作用于这些还原性和非还原性的纤维素多糖链的末端,释放葡萄糖或纤维二糖;β-葡萄糖苷酶(EC2.1.21,也称CB酶或纤维二糖酶):水解纤维二糖产生两分子的葡萄糖。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纤维素水解机制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纤维素水解机制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产纤维素酶的微生物纤维素酶来源非常广泛,昆虫、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等)都能产生纤维素酶,通过微生物

3、发酵方法是大规模制备纤维素酶的有效途径。不同微生物合成的纤维素酶在组成上有显著的差异,对纤维素的酶解能力也不大相同。放线菌的纤维素酶产量极低,研究很少。细菌的产量也不高,主要是葡聚糖内切酶,且大多数对结晶纤维素没有活性,所产生酶是胞内酶或吸附在菌壁上,很少能分泌到细胞外,增加提取纯化难度,在工业上很少应用。丝状真菌具有产酶诸多优点:产生纤维素酶为胞外酶,便于酶的分离和提取;产酶效率高,且产生纤维素酶的酶系结构较为合理;同时可产生许多半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纤维素分解微生物的分离土壤

4、样品增菌培养梯度稀释筛选培养挑选菌落12345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增菌培养液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在筛选培养基上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1)采集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样品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树林中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将富含纤维素的物质埋在土壤中30d左右,再从滤纸上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2)土壤样品增菌培养称取从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品1g,接种到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中的三角瓶中,在恒温摇床上以200r/m30℃培养1-2d,直至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吸取培

5、养液5m转接种到另一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中的三角瓶中,在恒温摇床上以200r/m30℃培养1-2d,直至液体培养基变浑浊。纤维素粉5gNaNO31gNa2HPO4﹒7H2O1.2gKH2PO40.9gMgSO4﹒7H2O0.5gKCl0.5g酵母膏0.5g水解酪素0.5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选择性培养基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3)梯度稀释增菌培养液取6支无菌1.5mL离心管,分别标记为10-1、10-2、10-3、10-4、10-5、10-6,依次放置在离心管架上;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

6、3)梯度稀释增菌培养液无菌操作在每支无菌1.5mL离心管加入0.9mL无菌生理盐水;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3)梯度稀释增菌培养液无菌操作吸取经过连续二次增菌的培养液0.1mL,加入盛有0.9mL无菌生理盐水标记为10-1的离心管中,用加样器反复吹吸20次,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0-1增菌液;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3)梯度稀释增菌培养液无菌操作吸取10-1增菌液0.1mL,加入盛有0.9mL无菌生理盐水标记为10-2的离心管中,用加样器反复吹吸20次,充分混合均匀,得到10-2增菌液;生命科学学院

7、微生物学教研室-YJH(3)梯度稀释增菌培养液依次连续稀释得到10-3、10-4、10-5、10-6增菌液;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4)筛选培养霉菌筛选培养基CMC-Na5g酵母膏1gKH2PO40.25g琼脂20g土豆汁100mL刚果红0.1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细菌筛选培养基CMC-Na5gMgSO40.3gK2HPO41gNaH2PO41g蛋白胨1g琼脂20g刚果红0.2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筛选原理刚果红(Congored),化学名二苯基-4,4’-二[(

8、偶氮-2-)-1-氨基萘-4-磺酸钠]。刚果红可与多糖(如纤维素)合成红色复合物,却不与纤维素水解后产物发生这步反应。通过向含纤维素的培养基加入刚果红,若存在纤维素分解细菌,则在以这个细菌为中心出现透明圈,即细菌分解了纤维素,使之无法与刚果红合成红色复合物。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YJH(4)筛选培养取已经倒好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