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

ID:52819589

大小:181.00 KB

页数:85页

时间:2020-04-13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_第1页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_第2页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_第3页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_第4页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艺术概论-语言艺术.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艺术概论语言艺术学习目标和学习建议:1.了解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学习重点和难点:1.作为历史最悠久、流行最广泛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方法。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神聚。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学习任务指派:任务一: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的理解和认识。任务二:选一部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可以是一首诗或一篇散文,研究其艺术内涵后,创作一首音乐作品,如歌曲或器乐曲等。课程导入:语言,作为人

2、类所特有的一种符号化了的交流方式,具有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语言文学以其强大的描写功能为其他姊妹艺术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很多的音乐、舞蹈、雕塑、绘画、书法、影视等艺术作品都是在文学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改编创作的。我们从事艺术的工作者,必须对语言文学艺术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并对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有准确的把握能力,这对于我们以后的艺术生涯又是大有裨益的。第一节诗歌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

3、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下至春秋中期(公元前6世纪),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以难以计数的众多作

4、品,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种形式。因此,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

5、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叙事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熔化在写人叙事之事。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全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妆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写人叙事中融汇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受。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

6、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如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首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又如,欧洲古典诗中的十四行诗,莎士比亚就曾经写过15首十四行诗。自由诗,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诗问世。诗歌的特征是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

7、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任何艺术作品都必然是社会生活的客观因素和艺术家的主观因素二者的有机结合,而在诗歌中,后者明显地占据优势,社会生活往往需要通过诗人主观情感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来。郭沫若作于“五四”时期的抒情长诗《凤凰涅磐》,熔中外神话于一炉,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为素材,借凤凰“集香木焚,复从灰中更生”的故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凤凰的形象来象征古老中华民族的觉醒。这首长诗具有完整的结构、奇特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激情,充分体现出“五四”时期狂飚突进的时代精神。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

8、想象,诗歌特别注意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诗歌的语言,可以说是一切文学作品中最凝炼、最优美、最富有音乐感的语言,诗人往往呕心沥血、字斟句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