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雷电之谜.doc

解开雷电之谜.doc

ID:52831991

大小:32.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30

解开雷电之谜.doc_第1页
解开雷电之谜.doc_第2页
解开雷电之谜.doc_第3页
解开雷电之谜.doc_第4页
解开雷电之谜.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开雷电之谜.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揭开雷电之谜教案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课文,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并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尝试自主学习。3.了解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冒着生命危险揭开雷电之谜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教案重点和难点:学会围绕课题、课文内容提问,能联系上下文,品读出富兰克林的精神。教案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媒体播放:雷电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景象?(雷电交加、电闪雷鸣、雷电大作……)2为什么下雨时会有雷电现象?今天,让我们随着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一起来——(板书课题:揭开雷电之谜)齐读课

2、题3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预设:雷电之谜是什么?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揭开雷电之谜的结果怎样?……二、初步释疑,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在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做好标记。2交流:雷电之谜是什么?板书:放电现象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板书:大胆提出怎样揭开雷电之谜?板书:风筝实验结果怎样?轰动世界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结合板书概括地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深入研读,感悟富兰克林为科学勇于探索、献身的精神。1出示第一节: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是18世纪电学史上的一位勇士。他曾经冒着生

3、命危险,从天空摄取闪电,揭开了雷电之谜。(1)齐读第一节(2)理解:摄取(3)“勇士”是什么意思?(有气魄有胆量的人)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划出能说明“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的句子。3学生交流(1)学习第二节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天空中出现电闪雷鸣,这是大自然在显示神威。可是,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那是大自然的一种“放电现象”。1752年7月的一天,他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①指名读②说说你从哪些地方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位勇士?5/5师引导理解:“人们、一直、显示神威’’与“富兰克林却大胆地提出”作比较。大自然在显示神威—

4、—从前人们一致认为雷暴是天公的怒火,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而富兰克林却大胆地向大自然挑战,勇气可嘉。人们——说明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而富兰克林却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看法,敢于向大多数人挑战。一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富兰克林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亲自做了实验——说明富兰克林敢于大胆实践,用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敢于挑战敢于实践)过渡:富兰克林敢于——,敢于——,真不愧于“勇士”这一称号。但是在他冒着生命危险来进行风筝实验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他身上无比的勇气和胆量。4、学习第3、4节: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

5、?结果怎样?(1)师:为了揭开雷电之谜,1753年7月的一天,富兰克林亲自做了一个吸引雷电的风筝实验。他在做实验前做了精心的准备,读读第3节,找找描写他做准备的句子。交流,出示句子:他事先精心制作了一只白色丝绸风筝,风筝上安了一个尖细的铁棒。风筝用麻绳系住,麻绳末端分成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指名读,及时正音:丝绸、系住、末端自己轻声读,针对内容提出问题。交流。(预设:为什么用白色丝绸制作风筝?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2)自己轻声读第4节,解决问题

6、。(有的立即请学生回答,有的内容可以在课后请学生查找资料回答)联系下文解决: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结合“觉得手有点麻,当他的手指靠近那片铜钥匙时,一朵蓝色的电火花立刻向手指射过来。”回答“安尖细的铁棒”、“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的原因和冒“生命危险”的原因。板书:勇于献身科学说明: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对学生提问能力的训练有明确的指向,让学生从内容上来提问。不可避免,学生会提出很多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对学习语文有用的知识加以指导。

7、如“风筝上为什么要安尖细的铁棒?为什么在麻绳末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这两个问题,老师指导学生联系下文学习,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另外的问题,可以放在课后去探究。(3)复述:请你来为富兰克林的风筝写一份简单的说明书,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说明:①学生交难划分制作步骤地二、三步。②设计原理第二、三步对于学生有些难度。③复述步骤,不能照抄书面。④此处要重点教案,约10分钟。制作材料:白色丝绸、尖细的小棒、麻绳、铜钥匙、一小段丝线5/5制作步骤:1制作白色丝绸风筝并按上一个尖细铁棒。2用麻绳系住。3麻绳末端分成

8、两支,分别接上一片铜钥匙和一小段丝线。(一生交流,教师归纳)原理:(多生交流)1尖细的铁棒引来雷电。2麻绳本身不到电,但雨水使麻绳导电,但电阻不大,避免生命危险。3丝线不到电,弗兰克林可以拉住风筝,而铜钥匙能聚集电流,使他感触电流。(4)师:为了实验能取得成功,富兰克林还精心实验的时间,是?(选择了7月的一天来做实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