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附63例分析)

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附63例分析)

ID:5286977

大小:195.9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2-07

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附63例分析)_第1页
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附63例分析)_第2页
资源描述:

《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附63例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福建医药杂志2014年2月第36卷第1期FujianMedJ,February2014,Vo1.36,No.1·基层医生园地·诊15例,其中,误诊为咽结合膜热3例,病毒性皮疹、淋不完全川崎病的早期诊断(附63巴结炎、EB病毒感染各2例,支气管肺炎、溃疡性口腔炎、例分析)猩红热、药物过敏、类风湿关节炎、败血症各1例。1.6治疗及转归:所有患儿都在发热10d内给予静脉丙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第一医院儿科(龙岩364000)球蛋白2g/kg,分1~2d静脉滴注。54例使用完静脉丙种华丕海陈海生球蛋白后,次日体温降至正常;另外9例患儿体温未降,重复使用丙种球蛋白1~2g/(

2、kg·d)治疗1次,次日体温降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至正常。同时,给予阿司匹林3O~50mg/kg,分成3次服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以变态反应性用。热退3d后,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5mg/(kg·d)维持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小儿急性发热性疾病。该病多治疗,视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决定服用时间的长短。有冠脉损发于学龄前儿童,以婴幼儿为主,亚裔男婴是高发人群L1;害者,加用双嘧达莫(潘生丁),直至冠脉损害消失为止。目前已取代风湿热成为我国小儿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所有病例随访1~2年,分别于发病1、2、6个月及

3、1年和2一[2]年各随访做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冠状动脉扩张者,每个。为了寻找不完全川I崎病的早期诊断线索,现将我院2003年1月至2012年l2月收住院的63例不完全川崎病病月做1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直到冠状动脉扩张消失。11例例分析报告如下。冠状动脉扩张者,9例治疗2个月内、1例治疗3个月内冠状动脉内径恢复正常;1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者治疗3个月1临床资料内冠状动脉内径无恢复正常,转上级医院治疗,失访。其余1.1一般资料:63例患儿中,男39例,女24例,男女比患者均临床治愈。例1.6:1;年龄2个月至12岁,其中<5岁52例2讨论(82.5),5岁以上¨例(17.

4、5),平均年龄28.1个月。KD8O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l4,本组患儿<5岁521.2临床表现:63例患儿全部有发热,超过5d;躯干皮例(82.5),男孩多见,男女比例1.6:1,一年四季均可肤出现多形红斑或荨麻疹样皮疹52例(82.5),多在热程发病。典型川崎病的诊断并不难,但由于不完全KD的临床3~5d左右出现,一过性或反复出现;在急性发热早期,手症候少于典型KD,不完全KD的早期诊断困难或被延误。足末端硬肿2O例(31.7);病程1O~14d左右指、趾端由于缺乏特异性诊断,KD发病早期及非典型病例常易被误和甲床交界处出现膜祥脱屑5O例(79.4);病程5~7d

5、诊而延误治疗。本组报道的11例冠状动脉扩张患者,有部出现肛周发红脱屑44例(69.8);眼球结膜充血43例分是由于发热时间较长,不能早期诊断,未及时使用免疫丙(68.3),多在病程7d内出现;口唇口腔改变(唇潮红、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治疗所致,故应该提高警惕。本组患儿干裂、杨梅舌)51例(81.0),多在病程3~7d内出现;入院时误诊率为23.8(15/63),可能是由于年轻门诊或急颈淋巴结肿大26例(41.3Ao)。诊科医生对不完全KD的认识不足,询问病史或体检不仔细1.3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13~28.9)×lO/I]55所致。本组有3例入院前未能问出一过性

6、皮疹;5例入院时例(87.3),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血小板早期轻微增高未发现手掌足底红斑,硬性水肿,肛周潮红、脱屑。由于[(306~386)×10/i]14例(22.2),7d后血小板增高KD发病形式可以多样,少数患儿可以某些少见症状起[(310~436)×10。/I51例(81.O);血沉明显增快(4O~病_5],而特征性指趾端膜状脱皮、冠状动脉损害等一般在病132ram/h)57例(90.5),C反应蛋白阳性(19~166rag/程1周后才出现,因此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本组病例L)56例(88.9);血浆白蛋白降低18例(28.6);早期入院时,有的因眼结合膜

7、充血明显误诊为咽结合膜热,有的出现轻中度贫血(血红蛋白86~106g/i)48例(76.2);因口唇、舌面充血明显误诊为溃疡性口腔炎,有的因全身皮13例心肌酶谱升高。2O例肝功能异常,7例支原体抗体肤皮疹明显、口唇充血皲裂明显误诊为猩红热,有的因淋巴IgM(+),6例尿蛋白(+),2例EB病毒DNA阳性,1结肿大明显误诊为淋巴结炎,有的因关节痛明显误诊为类风例脑脊液出现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高,1例血培养湿关节炎,有的因全身皮肤皮疹明显误诊为药物过敏,有的阳性。因皮疹、肝大、肝功能损害明显误诊为EB病毒感染,有的1.4仪器检查:心电图有改变31例(49.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